勐海西定乡贺松小黑山、章朗古茶园、布朗西定古茶园

西定乡是一个以哈尼族、布朗族为主的边境民族山区乡,位于勐海县西部,西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54.5千米。乡政府距勐海县城45千米,全乡海拔668-2249米,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河、丘、谷相互交错,素有“三里不同天,一山有三季”的奇异景象。每年在11、12月可以领略大雾茫茫的“西定云海”奇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润湿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1938.1毫米;土壤属黄壤、黄棕壤。

西定乡是勐海县主要产茶乡镇之一,种茶、制茶、饮茶、贸茶历史悠久。茶叶历来是西定乡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各族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全乡茶园面积共3433.33公顷(2015年),茶叶产量达2251.73吨。全乡11个村委会90个村民小

组都生产茶叶,涉及茶叶生产经营的人口达2万多人。西定乡古茶树资源有野生大茶树居群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类。野生茶树居群分布在贺松大黑山的原始森林中,栽培型古茶园有225公顷,分布在章朗、西定、曼迈、曼皮等村委会。

一、巴达野生大茶树居群及野生型“古茶树王”

位于勐海县西定乡曼村委会贺松小黑山(原属巴达乡,故名为巴达野生大茶树),最早于1961年10月由省茶叶研究所张顺高、刘献荣等人前往考察,张顺高撰写出《云南(巴达)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并发表在湖南《茶叶通讯》

1963年第1期上,论证了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是国内最早发现并公开报道的大理茶种野生大茶树居群。

贺松小黑山面积5平方千米,海拔1760-2249米,属季风常绿阔叶林带,现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在小黑山核心区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现存基部围粗1.5-3.3米的野生型古茶树10多株,基部围粗0.60.8米的野生茶树分布密度为每公顷3-5株,高0.8米以下的野生茶树小苗随处可见。其中,代表性植株位于东经100°0634北纬21°4945°处,海拔1910米,处于一棵巨大的红毛树下方。这株大茶树主干直径1.03米,距地面1米左右有紧密并生的一级分枝4枝,直径在25-40厘米之间,树干有空洞,树高15米左右,树冠直径8米,叶椭圆形,叶长宽平均14.7厘米×6.4厘米,鳞片和芽叶均无毛,芽叶黄绿带紫色。花特大,花径7.1厘米,花瓣12瓣,子房多毛,柱头5裂,属于大理茶种(Ctaliensis)经省茶叶研究所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多方考证,这株野生型大茶树的树龄高达1700多年,被尊称为野生型“古茶树王”

巴达野生大茶树居群及野生型“古茶树王”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勐海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自20世纪60年代来,1700多年的巴达野生型“古茶树王”吸引了无数中外专家、学者、游客前来考察、参观、朝拜,茶树王众望所归,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赢得了无数的赞叹与敬重。但遗憾的是,2012年9月,由于年高体弱,这株1700多年的野生型“古茶树王”自然倒伏而逝。

二、章朗古茶园

章朗古茶园位于章朗布朗族村,距勐海县城44千米。“章朗”意为“大象冻僵的寨子”,传说14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玛哈烘乘大象周游世界传经,当他走到这里时,天空顿时乌云密布,刹那间拳头大小的冰雹狂砸下来,这样的情形一直从下午持续到深夜。第二天,当人们醒来去喂大象的时候,才发现大象已经冻僵。玛哈烘强忍悲伤,把这个地方命名为“章朗”,以此纪念大象传教的功劳。章朗还有一口千年古井,传说那头大象在被冻僵的头一天,还去村旁据出了一口井,解决了当地人饮水问题。古井还在使用,古井水泡茶会有特别的甘甜与醇香。

章朗分为章朗老寨、新寨、中寨三个寨子共有255户,1070人,全部为布朗族。章朗古茶园现存100200年古茶树7公顷,分布在该村的风景林中,海拔1600-1700米,土壤为黄棕壤。古茶园生态环境良好,茶树长势较好,平均密度为1410株/公顷。另外,章朗还有新茶园80.53公顷。

三、其他古茶园

布朗西定古茶园位于西定村委会布朗西定村民小组,有栽培型古茶园81公顷,位于海拔1400米上下的山坡地带,树型乔木或小乔木,基部围粗0.350.63米,离地分枝较高,大部分在1米以上。树龄100~200年,均属于普洱茶种。

另外,曼迈村委会有古茶园55.73公顷,曼皮村委会曼帕勒有古茶园15.33公顷。这两处古茶园海拔在1500米左右,土壤为黄壤。茶园中生长的树木较密,遮阴度较高,古茶树平均密度为1485株/公顷,树龄100~200年。曼迈村还有新茶园27.67公顷。

来源:百家号--宫紫侯古树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