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话语,历史长河中漂流的茯茶文化

茯茶,一个时代延展铸就一款茶、最早的时间在宋朝已经有了茯茶的工艺。

茶作为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清新、自然。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茶和茶文化距离80、90等年轻的一代越来越遥远,钻研者更是少之又少,今天就讲一讲茯茶吧!

茯茶的起源

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正是看到这一点,利用茶来安边治边。从宋时起就有以茶治边的政策,朝廷设有"茶马司"以茶易马,与边民进行"茶马交易",统治边民,从中获利。泾阳茯砖茶正是历史上历朝各代用于"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品。

据史料载,茯茶(散茶)在泾出现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左右;茯砖茶形成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泾阳茯砖茶,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其是在夏季伏天加工制作,其香气和作用又类似茯苓,且蒸压后的外形成砖状,故称为“茯砖茶”。泾阳茯砖茶又称“封子茶”,“泾阳砖”,是再加工茶类中黑茶紧压茶的一种。泾阳茯茶工艺复杂,多达29道筑茶工艺,并有三不制之说“离开泾阳水制不了、离开泾阳人制不了、离开泾阳气候制不了”这三大无法复制的硬性条件。

1644年经人工制作成砖状带有金花的茶叶在泾阳诞生。 泾阳位于岭北,本不植茶,但泾阳位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官茶到泾,另行检做,制成茯砖茶后,才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遂形成加工制作输运中心枢纽。在漫长的集散、加工、制作岁月中,茶商在不经意情况下偶尔发现加工之茶中长出"金花"(茯茶中的"金黄色星状斑点"茶商们称其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质,从而形成了茯茶独有的风格。茶商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制作工艺、定型,形成了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品。

茯茶的湖南

茯茶的发源地虽在泾阳,但是历史上茯茶的原料都是由湖南运过去加工的,所以成本偏高。1953年,为了减少茯茶的加工成本,湖南成功突破茯茶的发花工艺,至此茯茶在湖南发扬光大。

湖南茯砖茶采用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筑制成砖,目前从原料到成品都是湖南一手包办,但是在从前,湖南是没有茯砖茶的。

所以,最早的茯茶可以说是湖南和陕西合作的产物,湖南提供原料安化黑毛茶,而陕西则负责加工筑制。但是从湖南到陕西,蓬松的黑毛茶运输起来极为不便,于是双方都致力于发展自己缺失的环节,陕西开始尝试用本省的鲜叶原料代替安化黑毛茶,而湖南则开始研究茯砖的筑制和发花工艺。最终这两位都练成了茯茶神功,自立门户,称霸一方。

茯茶主要的特点就是砖形、有金花,湖南茯砖茶和陕西茯砖茶同属茯茶,但在制茶原料和制作工艺上均有所区别,是两种不同的茯茶。

如果要认真地论茯茶的鼻祖,应该是陕西茯茶,因为对于茯茶来讲,其特色在于发花和筑制的工艺,而非制作原料。陕西茯茶是茯茶工艺的创制者,获得“鼻祖”之称理所当然!

茯茶的泾阳

现如今,拍电影,演小品,讲故事,“申遗”,好一派人人夸茯茶、家家做“秦砖”的热闹景象。那些借水路而来的湘、鄂、赣及巴蜀胜地的毛茶或半发酵茶等原料,经过夏秋的充分发育,茶叶肥厚萃缘,宛如待嫁村姑,光鲜动人。满含着江南的钟灵毓秀、日月精神,北上泾阳,与来自沟壑山川、黄陵宗土之气融合,茶叶也就越发的有精气神了。经过甄选、匹配、拣剁、饰分、渥堆、炒合、灌扎、封装、码藏、检测等七七四十九道工序,成砖后继续发酵并发花。古往今来,从关中到陇西的"老秦人”,做茶如垒墙筑城,夯扎有矩,炒茶烧砖,莫不如此。业内号称,“南有普洱北有茯砖”。

“金花菌”孢子是原茶自身就带有的,为什么在其他地方长不出来,而到泾阳就长出来了呢?

一、是泾阳的水质,酸碱度和水中的矿物质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的条件需求。

二、是泾阳独有的气候条件,恰好适宜“金花菌”生长、发育、繁殖。

三、是制作工艺,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发花的温度、筑制砖体的松紧度等技术因素。

泾阳茯砖茶茶体紧结,以色泽褐黄、金花茂盛、清香持久、陈香显露、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回甘绵滑的特点,以及消食减肥、健脾养胃、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的神奇功效而风靡四方。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特到适合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缺少蔬菜水果的游牧民族。因此,在我国西北地区素有“一日无茶则满,三日无茶则痛”和“宁可—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茯砖茶汤除了饮用生津止渴,从内滋养人体,有祛病、保健效能外,还可通过外用达到防病养生目的,如护齿明目、杀菌消炎、治痢解毒、养颜美容、防治脚气、消除脚臭等。难怪,泾阳砖茶被誉为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的“黑色黄金、神秘之茶、生命之茶”。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