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力强调“坚决整治天价茶炒作”,武夷岩茶的路该怎么走?

近日,媒体曝光个别地区“天价岩茶”的乱象问题之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有关部门也迅速发表态度,开展整治行动。

2月20日至21日,福建省委书记尹力春节后首次调研深入宁德福鼎市下属村镇时,也强调“坚决整治天价茶炒作”。

无疑,这次的曝光敲响岩茶市场的警钟,说了多年的“天价茶”,是该消停了!但一轮整顿过后,是否又会以另一种形式起死回生?“天价茶”整顿后,武夷岩茶产业如何健康发展?

业界反对、整治炒作“天价茶”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针对媒体曝光的“天价岩茶”乱象,和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出《关于整治“天价岩茶”乱象的通知》,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上述通知要求,各地要强化岩茶销售环节监管,对销售价格虚高的岩茶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媒体曝光的茶商、茶企,重点查核超指导价销售搭售、私下交易或上市销售价格高昂的“非卖品”“品鉴品”等。

要组织查处虚假标识、掺杂掺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商标侵权、不明码标价、串通操控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典型案件,并严肃整治在营销中渲染享乐奢靡的不良行为。

要通过媒体加大岩茶文化正面推广力度,发动群众监督,倡导理性消费,消除理解误区,营造有利于岩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社会氛围。

与此同时,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建省茶叶学会和省茶业协会也联合发出《关于不炒作“天价茶”、促进武夷岩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呼吁茶界同仁加强行业自律,不做虚假宣传,规范经营管理,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践行诚信经营,抵制不良商家的不法操弄,维护福建茶产业的整体形象。

2月21日下午,武夷山市召开促进茶叶市场健康发展推进会,26家曾出现在网传“天价茶”榜单上的武夷山茶企负责人共同签署《关于促进武夷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书》,坚决反对“天价茶”,坚决反对“恶俗名称”、“过度包装”,承诺不做虚假宣传,规范经营管理,不销售“非卖品”“品鉴品”,自觉接受监督,如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主动接受相关部门处罚。

2月20日,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对福州市区品牌茶叶门店进行抽查,发现部分商家存在未明码标价、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不正当竞争以及涉嫌销售高价岩茶等问题,并当场进行了取证、立案。

“天价茶”迅速下架

尹力春节后首次调研,

提出“坚决整治天价茶炒作”

2月20日至21日,省委书记尹力深入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蕉城区漳湾镇和福安市下白石镇,调研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尹力十分关注当地茶产业发展,

他说,茶叶是人们喜好的日常饮品,

茶产业是福建现代农业重要特色,

对于扶贫和推进乡村振兴

具有重要作用。

他提出,要高度重视茶叶质量,从源头上抓起,加强种植、加工、营销等全过程管理,注重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强化原产地和地理标志认证保护,大力提升茶叶的品味、品质和品牌,让老百姓喝得起、喝得安全、喝得放心,坚决整治“天价茶”炒作。

要放眼国内国际市场,不断创新开发多元化茶产品,在传承弘扬传统工艺中更多挖掘历史文化、凸显地方特色、融入现代科技,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抱团合作,让更多的福建茶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其实,尹力这番话实则道出了整个福建茶产业健康发展之道。

一部分人以为把品牌茶某款单品价格标得高不可攀,就会带动岩茶总体价格水平的提升。其实不然,这种行为会误导消费者形成“高价茶就是好茶”或“岩茶卖高价很正常”的错误观念,最终会伤害到整个行业的利益。因为一个没有标准的行业,将不会长久,市场的崩塌也是可以预见的。

市场在成熟,消费者也在进步,那些试图浑水摸鱼的(茶企)从哪里来,还是要回哪里去。只有把品质这项内功修炼好,才是硬道理。整个岩茶产业也是一样,要稳健、高品质发展,而非忽起忽落大起大落。否则,最终伤害到的将是茶农。

“天价茶”之后,

武夷岩茶产业如何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武夷山市就通过大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管控茶山面积,来确保茶叶原材料质量,2018年,市政府推出了有力的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

2019年,武夷山政府联合企业建立以地理标志保护为着力点,采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标“两标合一”的管理模式,通过“商品标”和“茶青卡”双重审核,统一制作武夷茶地理标志标识,进一步确保岩茶的品质正宗。

原料保证了,就看做茶的标准了。很多人说武夷岩茶难定标准。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琪明茶叶研究所创始人王顺明曾说:“按标准做茶,没有不好的茶。”

每年武夷山都举办各种斗茶赛,茶行业的专家评审也是有据可依。这斗的就是标准。

武夷岩茶“国标”起草人之——王顺明

作为《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起草人之一,王顺明参与过起草2002年版和2006年版的“国标”。按照国标,武夷岩茶分为大红袍、名枞、肉桂、水仙和奇种五个品种,等级划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

拿特级肉桂来说,上面写着“特级肉桂感官品质”——“香气浓郁持久,似有乳香或蜜桃香,或桂皮香;滋味醇厚鲜爽,岩韵明显“,这些特点,对于岩茶有一定了解的人都能喝得出来。

武夷岩茶,从育种、栽培、采摘、制作、审评、检验、贮运等等,早有标准可依。然而,在靠经济效益说话的市场面前,很多时候,“国标”也许只是一份难以严格执行的官方文件。

在原产地品牌的打造初期,武夷山茶农纷纷接过资本投来的“橄榄枝”,投资者多化身“职业经理人”,联手当地拥有核心山场、较有实力的当地岩茶厂,以深厚的企业文化,及数款最能体现品牌稀缺山场、独特工艺的高价茶快速打响名气,再以中低价茶占领市场。

这种运作模式很快被更多当地的茶企效仿,在品牌们“你追我赶”的争夺战下,为了盖过前浪的气势,就得不断刷新茶价榜单,导致天价茶频出。

岩茶的品牌化已经是必经之路。这次“天价茶”的问题曝光,各有关部门迅速做出反应,也能看出整顿行业乱象的决心。只有走标准化,产业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未来,除了原产地和安全问题,茶品牌后斗的就是品牌,斗的是标准。等到市场发展日益成熟的时候,最终的赢家会是那些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茶企。

来源:茶道传媒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