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的起源争论

关于茶的起源争论

关于茶树原产地,国内外仍有多种说法:

1、西南说:认为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


3、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云:“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

4、江浙说:最近有学者据地下植物化石的发现提出茶树源于古代吴越地区的新说法,其理由是该地发掘田螺山遗址时发现了茶树根。《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12月23日第07版)以《河姆渡人最早饮用茶 最早的茶产自中国》为题发了耸人听闻的报道。 

5、印度说:在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

千宗室,日本茶道最大流派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在其1992年出版的《<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一书中说:“总之,我们可以把印度的阿萨姆和中国的海南岛附近一带视为茶的原产地。

茶,是传入中国的还是野生于中国,这虽很难断定,但是,因为《本草纲目》有神农尝百草,其中百分之七十有毒,以茶解毒的记载,或许曾有野生茶树在中国。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就是随着佛教的东移,茶树也曾随其传到中国......”

国际学术界关于茶树原产地的争论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日本的志村桥和桥本实,通过对茶树细胞染色体的分析比较,作出了明确的结论。1993年4月在云南思茅举办了“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根据生物进化和遗传与变异的理论研究云南地区的古茶树、古茶园,茶学界关于茶树原产地的争论才尘埃落定。

中国和印度同是世界两个文明古国,目前两国都有野生大茶树生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当印度人还不知种茶和饮茶的时候,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却已有数千年历史了。只是到了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

陈椽教授所著的《茶叶通史》根据达尔文的说法,认为茶树只有一个“物种中心”。他持“西南说”,并确切地指出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一带。

据2008年以前的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的大茶树在中国产茶省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内有数株堪称世界奇观。更让人惊讶的是,云南省100亩以上连片古茶园面积竟达20余万亩。总之,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凤庆地区的"锦绣茶祖"是世界上最老的古茶树,距今已有3200年历史。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古茶树,它生长在海拔2000多米的原始森林中,位于云南镇沅千家寨哀牢山,高达25.6米,专家推测约有2700多岁。当出世在我国春秋时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王。

那么,谁发现了茶呢?

传说上古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何许人也?《庄子·盗跖》和《白虎通义》称神农时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史学家认为他是父系社会的代表人物。传说 鄂西神农架一带和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大巴山地区曾是神农氏的栖息之地,又是宜茶之地。传说是史影,不可全信又不可不信,在《史记·三皇本纪》、《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书中均有记载,何况这传说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也有一定史实根据。

相传黄帝的造字之臣仓颉是陕西的土著民,这个“荼”字是“艹”字头、“人”字腰、“一”杠下有木。“艹”字头像其形,言其为一种植物。究是何种植物呢?“人”字腰表明这种植物于人大有益处,这大概是“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经验总结。这种植物有坚韧的主干,不同于柔弱的草本,该属于木本一类,将“一”横置于“木”字之上,表明树干不高大,属于灌木一类。

笔者赞同多元说,云南、川东鄂西乃至巴山地区都是茶树的最佳适生地,具备该物种原产地的基本自然条件。江浙地区河姆渡田螺山遗址发现的“茶树根”尚待确认。当然,随着时代和科技发展,不排除会有未知的茶化石或相关证据出现颠覆人们的传统认识。

(资料来源:云静初瑟,转载自:茶业周刊)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