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穿越历史,但你能通过茶叶侦探,细品茶故事

最近读曾园的《茶叶侦探》,刚拿到时,还以为是一本跌宕起伏的悬疑书,细细读时,却是用质朴的文字,以及与茶相关的典故逸事,带我们了解喝茶常识中的知识盲区,受益颇多。


就像我们常常有的困惑,泡茶的第一杯茶要不要倒掉一事:


有的说是为了礼节,有的说是温杯,有的人说是为了醒茶,而这早已是功夫茶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但作者在书中写到,这一做法只是一种心里安慰,源于脱下鞋子用“脚揉茶”的情景,因着这种对“卫生”的要求,所以第一泡茶要洗茶,不能喝。严谨之中又透着风趣,教人忍俊不禁。



之所以能写出这般犀利的文字,与作者的经历不无干系。


作者曾园《新周刊》《南都周刊》的前主笔,对茶和茶文化有着不浅的研究,茶人、典籍、奇闻趣事等信手拈来,引经据典的同时又表达出自己的文化见解,丰富而精妙,读来欲罢不能。



在说宋徽宗时,颇有深意,不仅寻获了知识,更让我们看到有关于饮茶标准的界定:




中国人也许误会了宋徽宗“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这句话里的“斗品”很多书籍将“斗品”解读为“最佳品质”,其实是不准确的。“斗品”其实是指最适合宋代极其复杂的“斗茶”中的品质。所谓“斗茶”指的是在宋代“点茶”中茶汤乳花泛滥,咬盏的时间长短。宋徽宗自己的说法是“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不可思议吧?


但宋徽宗在另一处的记述却被忽视了:“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玩归玩,茶终归要讲味道,他的标准放到今天仍然堪称金科玉律:“香甘重滑”。换个字方便今天的人理解,即香甜厚滑,符合这四个字,即为好茶,在岩茶与普洱的上品种较易寻获。



全书分为,茶道、茶人、茶趣、茶战、茶探、茶贸六个部分。


每个主题下约莫3~5篇文章,从制茶卖茶的秘辛、明清时代茶文化的兴衰以及茶叶贸易背后的政坛黑幕,既有观点又有才情。



这样的文章,读第一遍可能有些不知所云,一旦读懂了,定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