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屋荐书】《茶叶侦探》| 六重视角透视茶文化

《茶叶侦探》

曾园

作者:曾园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作者简介

曾园,作家、媒体人,前新周刊、南都周刊主笔。曾在《读书》《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书评、翻译与文化评论。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等媒体开设专栏。2009年出版随笔集《词的冒险》。2015年起在《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开设茶文化专栏。


钱锺书先生为何说日本茶道无聊?

被国人诋毁600年,倪瓒为何被无印良品推崇?

朱元璋杀了驸马,为何茶叶走私更加猖獗?

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茶的基因,我们经常喝茶,却未必了解茶背后的文化。在《茶叶侦探》中,作者不谈各种高深莫测的茶道,也不谈繁琐的茶叶知识,而是用客观事实和冷静的分析,讲述茶的文化内涵,还原茶的真实历史。

通过本书,你会发现,钱锺书竟然是茶叶拼配的高手;标价千万的古董茶,价有所值;广东人的早茶离不开报纸……

曾园谈茶,先飞腿

人谈茶,先动嘴。

曾园谈茶,先飞腿。

唐德刚抱怨曹雪芹红楼中人都看不到脚,他还指望某人不经意间露出脚,看看是大还是小,好教人辨认描写对象是汉人还是满人。曾园感叹眼下茶界一线制作者也把那双揉茶的大脚收起,收得如此刻意,茶叶侦探再也无着眼处。

我们还天真地以为,茶叶里那残留的汗水,会指点我们感知这茶出自一位16岁的傣族少女之脚?她一定得到佛祖的眷顾,依稀有着莲花的模样。

罗伯特·福琼

茶叶大盗罗伯特·福琼到安徽访茶,看到这里品茶专家都把第一泡茶倒掉,说什么头道姑娘二道茶,倒掉第一道茶水以为是过滤砂子泥巴什么的,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是为了消除脚气。

我在一张古老的照片上,看到祁门红茶有一个用脚揉捻茶的环节,现在这场景已经不再。在十三行门口装载茶箱的外国人并不觉得用脚有什么,从大量的照片、绘画以及文字流程,我们便可以知晓,必须用脚使劲踩过的箱子才能装更多茶。

广州十三行

2004年我去云南云县某茶厂采风,一位胸口正在流汗的资深胖子穿着拖鞋沓沓而来,他身后小山似的熟普堆子望之俨然。我对看得到的“污染”有极大的包容心,脏眼睛的东西往往稍纵即逝,但要动脑筋的事才要命呢。

曾园开创茶叶侦探学,大有顺藤摸瓜、蔓引株求之意。我在昆明见周渝之时,从未想过这个头发花白稀疏的糟老头会有一位翻译哈耶克著作的父亲。我在台北一个小巷寻找殷海光故居时候,也断然不知道殷海光的自由之路始于周渝的父亲周德伟。昔日他们相见的书房,如今已是名扬天下的著名茶馆紫藤庐。

紫藤庐茶馆

曾园极善于找到茶故事的上下家,并告诉我们家底这种东西,是急不得的。就好比普洱茶,自然陈化总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多年,而加速发酵人为造假的玩意,必然会曝光在世人面前。曾园指引我们,茶之路的另一种走法。

钱锺书是拼配高手,瞧不起日本茶,也不明白宋人的分茶是何物。周作人只爱绿茶,对工夫茶有敌意,但他哥哥周树人却娶了工夫茶高手许广平。叶利钦连任,是他以茶亲民。余秋雨对自己的品茶品位相当自信;蔡澜随身装袋泡茶;日本人惊叹的“蛾毛”不过是“鹅毛”;吴疆对石昆牧有着非比寻常的爱;广东人吃早茶爱看报纸;伍秉鉴确实富可敌国;俄罗斯人吃茶的样子只能用可爱来形容;在云南雅贿中普洱茶占的比例较高……类似的故事,宛如读《世说新语》,相当好看。

作者先居昆明,后去澳门,现居广州,习文淫茶一身本领,说起珠江水、普洱茶来,潇洒自如。兄弟我恰好经历过某些部分,讲讲本书中常出现的几位。

田壮壮到昆明去拜访云南民族史与地方史的专家木芹教授,遇到回家看父母的木霁弘,就坐着喝茶聊天,木霁弘说起茶马古道的种种好玩。田壮壮很快便被木霁弘的描述打动,一起上茶山,入藏区调查,后来他们一起拍摄了深受曾老师喜欢的《德拉姆:茶马古道》。2004年,邹家驹《漫话普洱茶·普洱茶辨伪》出版后,我几乎在第一时间写了书评,木霁弘看了后,让我带书给他看看。他看后说,邹家驹也在吃茶马古道这碗饭啊。我听着有情况,就追问。他翻箱倒柜拿出一份策划书,已经发黄。木老说,1990年,他拿着策划案去找邹家驹拉考察资助,时任中茶(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总经理的邹家驹拒绝资助,说等书出来买一本。木霁弘说,看来邹总真的买了一本,不然他咋个知道茶马古道?

尽管书中写了很多种茶,但能谈都是往事。只有普洱茶喝着好喝,看着也好看。现在能让大家因为茶吵得你死我活的,只有普洱茶了。普洱茶神奇处还在于,消费历史很久,但文化尚在筑基期,这让大家都看到其可塑性一面,于是台湾人、云南人、广东人、上海人、湖北人……先后纷纷加入话语权争夺,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些年,我与曾老师见面都在喝茶聊茶,但我更怀念一起喝酒的日子。

周重林

2018年8月27日苏州—上海—昆明途中

(本文周重林为《茶叶侦探》一书作的序)鸣谢:来源于网络,旨在于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在此表示感谢!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