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边聚焦】云上茶乡,灵秀东茗系列报道之东茗:茶旅融合的典范丨六看东茗,一切有戏


这是又一处的云里雾里。


云上茶乡,灵秀东茗。一个云字,一个茗字便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再一次地回头,再一次地注目。曾记得三年前一次中国茶叶博物馆的活动上,来自新昌东茗乡的一位叫王芳的年轻的乡干部在会上推介东茗乡的茶旅项目,精心制作的PPT里有一幅幅看似人间仙境的画图,云雾缭绕山涧,白云深处有人家,连绵的茶园是刻意为乡村衬托的画布……非常地壮观,非常地震撼!



这是我的故乡新昌的一处茶乡!谓之云上茶乡的地方,叫东茗乡下岩贝!



于是,一有机会便去看。每次都是匆匆地去,匆匆地回,有时是阴天,有时是雨天,记得有一次是晴天,到的都是中午时间,每一次都是走马观花地看,虽然没有看到王小姐PPT呈现的那种极美的景致,但依然是满心地喜欢,被满目清翠欲滴的茶园簇拥的山村,轻雾弥漫,如洗的蓝天覆顶,都是常态下的风景,每一次去都想过,如能住下来,多好!



2018年的年底,下了决心,带茗边的小伙伴们去美丽的下岩贝住几天。这一个被称之为茗香小镇的地方,让我们先来做个茶乡旅游的体验之旅,筑一个茶梦,让它成为我们的诗与远方!



本不想惊动任何人,可还是惊动了东茗乡的两位乡长,俞乡长和陈乡长,惊动了新昌农业局的领导,新昌农业局章俊副局长,周竹定站长和吕文君主任,他们特意赶了过来。第二天下午,东茗乡的俞正英书记也特意赶到下岩贝,看望茗边采风团成员,并接受茗边采访!新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柴理明专门打电话来问候茗边采风团。行程结束时,新昌县政协原副主席、新昌县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振华,新昌县农业局局长石炜瑶、副局长金晶、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孙利育等专程到采风点澄潭茶厂看望茗边战队。


这是故乡的情!



原先的计划只是选择下岩贝一点,住下来发呆,看山看云看雾,逛茶园,穿村寨,品茶,读书,写文章,喝酒,吹牛,睡懒觉……东茗乡的两位乡长极力推荐说,除了下岩贝,东茗还有很多可看的地方:“六看东茗,一切有戏!”东茗乡入选第二批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东茗乡还获得“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除茗香小镇的主题外,东茗乡打造的风情小镇,以万亩茶园为纽带,以旅游休闲为主导功能,深入挖掘小镇区域6个村的茶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形成了“下岩贝看雾、白岩看星、后岱山看戏、后金山看花、东丰坑看桥、石下坑看水”六看茶乡风情景观带,由过去的一村一游,变成了六看“二天游、三天游”。




本来是一次由繁忙喧嚣到澄澈忘我的“淬火”茶修旅游,不得不又一次变成了茗边的大型采风活动!




下岩贝看雾


我们是来下岩贝看茶的,他却说是下岩贝看雾。云上茶乡,茗香小镇,雾是下岩贝的特色。云里雾里,远看是云,近看是雾。有时候,云即是雾,雾也便是云,云飘渺时雾相随,雾散去时,云也消失了。有云有雾的地方总给人一种仙灵的感觉。



下岩贝有好朋友张铮在那里建了一个叫“府燕尔”的品牌茶叶加工厂,由袁益萍总经理负责打理,微信的朋友圈里时不时总能见到袁总发出的一张张关于云关于雾关于如诗如画的下岩贝风光的美丽图片,诱惑就是这么来的!奔了实景去,下岩贝的向导由袁总来当是最恰当不过了。



小镇的农家院落,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选哪一家住下都行。袁总却说,下岩贝的乡村旅游才刚刚开始,不是每家都有民宿的许可证和对外接待的能力。与进入东茗地界大幅的宣传广告墙面的气势磅礴不同,这里的村民似乎还没有被整体地调动起来,参与到发展民宿、农家乐的行列,沉静的山乡,还保持着原生态的寂静,或许冬日的山乡不是旅游旺季,连摆摊的小商也很少看到。


袁总说,春天街边的空地上到处可见帐篷客,游客是一拨一拨的。



下岩贝,西边的茶地,南边的茶园,我们早已看过了,东边的茶园没有到过!我们很多次说过,每一处茶园,对于喜欢茶的人来说,都是心灵中最美的风景!



茶在,我们的世界也在!以文字来描绘茶园总有些苍白,以相机来拍摄总嫌落俗,如果会画画,带着写生本来素描或架起画架作油画,才显几分浪漫,谁会乐器,带着他(她)的箫,他(她)的笛,他(她)的手风琴、小提琴、萨克斯甚至古琴吹一曲、演奏一曲、唱一曲,那才是心花烂漫的旅程!



越过眼前的茶园看远处的茶地,遥望远处由茶山簇拥者的村落人家,红瓦、白墙、绿地、白雾、蓝天,这是一幅多么绚丽的画卷,熟悉的农家、似曾相识的家乡……童心即刻油然升起,多少年的漂泊,多少回的离去与归来,却原来:一直没有走出被乡情包围的故土!乡愁慰远客,归来即是家。心安处是吾乡!



除了故乡,人生还有多少个不想离开的地方?眼睛摄取的场景,不是空间的概念,而是时间的概念,一切总将成记忆,我们期望将这一幕记忆定格:不想离去,去了还来!春天来采茶,夏天来避暑,秋天来看红叶,冬天煮雪烹茶!对下岩贝的喜欢,可以找到很多的理由,我们还没有看到云蒸霞蔚的景致,我们还没有去看日出或日落,余晖涂染山乡的壮丽场景……心绪归复到眼前的茶园,掠去喧嚣,我们作最悠然的迈步……



岩高白云屯,茗生此中贝!


云在的,茶也在,我们都在!围着整个村子转,新建的游步道,是对茶村刻意装扮,是的,很有些禅意,在飞鸟群飞、枝头孤零的树叶飘落的时刻,我们又一次感叹:人生何处?处处人生!

 


后岱山看戏


贴着下岩贝的后岱山,它与下岩贝一起成为茗香小镇的主体,后岱山看戏是东茗风情小镇打造抽离出来的概念。



这样一个相对偏僻的山乡,石墙、泥墙、土瓦、木结构的农家,单独地把一家家农家分离开来,看到的是贫穷与落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人,司空见惯了这些农家村落,怎么看也成不了风景,可是后岱山的村官都把它打造成了处处充满了乡情的风景,那一条狭长的卵石铺就的小巷,弯弯曲曲,这是乡愁钻进了记忆的一条深深的“记忆巷”,是小时候,老底子的“老家”,随处可见的乌石头房,泥墙房,突然窜出来的土狗,远处的鸡鸣、鹅舞,农家的炊烟袅袅升起,闲适得无所事事的老农捧着暖火器在屋檐墙角晒着冬日暖暖的太阳,熟悉的铁匠、木匠、 篾匠、杀猪佬、豆腐坊,黑板报和高音喇叭……顿时,老家的乡忆、乡容、乡音涌上心头。



因为没有预约,这一天也不是特别的节假日,后岱山的戏没有看成,伫立在空旷的戏台前,还是能够想象出夹带着浓浓的乡音的布袋木偶唱腔,时而转悠扬,时而铿锵有力。



后岱山看戏的景观的提炼,非常好,它将普通甚至有些落后的农家村落变成了可寻寻觅觅的思乡风景,乡村之所以为乡村,因为他有乡土风情,离开了乡土,把农家建得再精致甚至豪华气派,那就变成了城镇,不再是乡村。我们十分地敬佩后岱村的干部,是他们骨子里的自信,才把这样的一个相对落后的山村包装成了可以让游人参观的景点,内心的高贵不一定要用外在的衣着来武装,有时候素颜下的气质,比浓妆打扮的容颜更能打动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从来不靠豪言壮语。后岱山抓住了乡土乡情的魂,所以,一曲小戏,便可流芳!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村干部的作不作为是事至关重要的,后岱山的典型上人民日报头版,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石下坑看水


石下坑的梁书记早早便等在村口。石下坑不大的村子,已经变成了建筑工地。无妨。到石下坑是看水的,看村前流过的那条溪。当地人把它叫江,叫韩妃江。据说,是隋炀帝杨广的后裔孙子“荣王”和韩妃娘娘的故事而命名的一条江。



历史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


我们喜欢山,也喜欢水。山与水,总是连在一起的,有山的水更风姿卓越,有水的山更险峭跋奇。智者对于山水的最高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等是俗人,看见清清流淌的溪流,便会触动起柔软的心灵,也许是在都市呆得久了,恍然于世外的清溪流淌的幽静,是喧嚣到清寂的场景转换而带来的思绪与情致的淬火,别样的情愫,可以让心魂飘荡。想成为夏日溪流中自由游动的一条小鱼,想成为春天一只蝴蝶飞过山花漫开的山谷,与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清清的江水中,想成为一只云雀盘旋于空中作最欢快的欢唱……脱了鞋子,搂起裤脚去涉水去玩耍,如果不是在冬天,我们一定会这样干。



可此刻,眼前所见的江水被上游的建筑工场污染了,有些混浊,石下坑的梁书记很有些自责的样子,他打开手机让我们看他拍的照片,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江水风景,他虽然不是专业的摄影师,但还是拍出石下坑之水的韵味。可以想象出,他独自一个人时常悠转江边的场景,久住溪边的石下坑人也许还没有像梁书记这样亢奋,他们压根儿想不到多少年这样流淌着的水,会成为他们日后致富的滚滚财源,从梁书记手机里的一幅幅照片里可以看出,他对这样一个风情小镇的打造有着旁人不一样的理解与憧憬。



我们决定,以石下坑为起点,逆江而上,做一回驴友!残时的建筑期,混浊的江水一定会回归本真的清澈。沿着江边的小路走,一江的水在作永不知疲倦的流淌,他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都说海纳百川,或是溪,还是江,最后的目的地是大海,它向着它的目标,不管经过多少回迂回曲折,始终向前,遇到阻挡的堤或坝便停下来作千年的修炼。袒裸的磐石、丛林、老树,一切保持着原生态的景致,有人说,这景观有点像武夷山,也有人说,这碧潭映奇树,有点像九寨沟,不管它像什么,这一番曲径通幽的溪边风景,如果在都市附近,一定会成为火爆的景区。看了,才成为风景,人多了才成为景区。我们大胆地预言,石下坑看水,一定会成为游人喜欢的胜地。

 


东丰坑看桥


从石下坑逆江而上,至东丰坑看桥,桥是小桥,是游步桥,是小小的石拱桥和历史遗存的石梁桥。沿江而上跋涉得久了,在这里稍作休息,很好!看桥,在桥上摆出最酷的造型摄影留念,也很好!



那一座横跨石门小溪的双孔石梁桥,据说是建于清光绪10年,叫广福桥,因巧妙地利用溪中的天然巨石为桥墩,天然巨石形的船头,又叫石船桥。



陪同的东茗乡农办俞志锋主任没有向我们介绍,对于这样一座完全可以视作文物遗存的建筑,我们应该多做一些寻寻觅觅的探究。很多人在它的桥面走过,走过的人中也一定会有我们敬仰的乡贤长辈与文人墨客。清以前,直至唐宋,一定会有另出的桥铺设过,新昌作为唐诗之路的故乡,李白的大梦在天姥山,小梦是否到过东丰坑?写过“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名句的宋代大文豪范仲淹有到过东丰坑吗?如果让他看一看,丹霞地貌的东丰坑、石下坑溪边的一处又一处茶园,又会有怎样的佳句留世呢?陆羽或许是没有来过这里的,要不然从《茶经》里怎么会没有找到:东方有茗,下岩贝、石下、东丰之坑为佳之句呢?


我们来过了!



仰望那座狮子岩,注目石柱坪,以有些放纵与不羁的心灵迈过沧桑的古桥,迈过历史,走向新年的未来!


我们来过了,东方有佳茗,溪边栽奇茗,访茶寻茗是最好的由头,放松一下自己是真实的心愿,有些文字是留给别人的,有些文字是留给自己的。



这一趟犹如淬火的旅行,让我们彻底地洗心革面,有一种重生的感觉。归来是故乡,再出发个个是都是少年……



(注:由于时间的关系,由于季节的缘故,我们没有去白岩看星,没有去后金山看花,夏日的晚上在空旷的山野看星星数星星,在春天看满山遍野的沁黄沁黄的油菜花,那是另一种情调,又一种浪漫,我们期待下次的旅程。小编仍然依据东茗乡提供的宣传画册,摘录与选登几段精美的文字与图片,以飨读者。)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