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佛手茶传说和历史

永春佛手茶历史及传说

 一、永春佛手茶的历史

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其因叶片宽大肥厚与佛手柑叶片相似,加工后具有天然佛手柑果香而得名。佛手茶原产于闽南地区,最早的文字记载源于永春达埔狮峰岩: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达埔镇狮峰村的《官林李氏七修族谱》卷一记载:“狮峰岩初建成,僧种茗芽以供佛,嗣而族人效之,群踵而植,弥谷被岗,一望皆是”。《官林李氏七修族谱》还载有贡士李谢策的《狮峰茶诗》:“活水还须活火煎,清泉安得佛山颠。品茗未敢云居一,雀舌尝来忽羡仙。”

永春佛手茶歌

《永春县志》(1990年版)记载:1920年以后,有一些农民在岱山、龙旗山、伏狮山、虎巷、鼎仙岩、福鼎山、玳瑁山、雪山、乐山、白珩山、皇古山、天湖岩等地垦荒种茶。1936年前后,又有高山奄、龙旗寨、石峰岩、金峰寨、蔡垄、乌石虎、牛心、茶山、张山、格头、姜埕、高阳、苏坑、锦斗等地垦辟茶园。目前佛手茶园主要分布在玉斗、苏坑、东关、湖洋、达埔、吾峰等乡镇。

             永春佛手茶园

    永春县现有佛手茶园4.7万亩,年产4300多吨,是全国最大的佛手茶生产、出口基地。永春佛手茶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名茶。2006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6年第203号公告,批准对永春佛手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9年2月,永春佛手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证明商标注册。


  


二、永春佛手茶传说

凤山公{名一瑶},字以熔,生于明朝嘉靖辛酉年,卒于崇祯丙子年),居住在望仙山麓,永春县玉斗镇凤溪村中。他一生精研百草,治病救人。有一次,他到望仙山中采集青草药,在小溪边发现一棵树型婆娑,叶大如掌,似茶非茶的植物,采下叶子一闻,芬香沁入心脾,在嘴里一嚼,顿感清香爽口,韵味悠长,精神陡长。凤山公觉得这是一味良药,就把它采集回家。乡人凡有病痛,用过这味药后,百病立除,非常神验,人们称之为瑞草。凤山公把这味药的枝条剪下,栽到百草园中,居然成活,成为治病救人的主药。

   有一次县令的母亲腹泻不止,不知请过多少医生用过多少药,就是不见效。看见老夫人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身如槁木,骨瘦如柴,生还无望,县令非常着急,就出悬赏榜文,寻求神医良药。只要医好老夫人的病,就赏银千两。有人告诉县令,听说玉斗以熔先生医术精湛,近得一味良药,能药到病除,不妨请以熔先生前来就诊治病,或许有效。县令听说,喜出望外,马上派人用轿子把凤山公抬到县衙给他的母亲看病。凤山公把脉诊断后说:老夫人是吃食不慎,导致胃肠损伤,加上年老气虚才会病入膏肓。如不用良药医治,恐怕性命难保。县令马上请凤山公行医用药,凤山公就以新发现的这味药为主药配方给老夫人治病。老夫人用药后,腹泻立止,县令非常高兴,问凤山公用什么神药,能使老夫人药到病除。凤山公拿出这味药介绍了发现这味药的经过,当地人称之为瑞草。县令拿着这味药仔细端详,觉得这味药叶大如掌,芬香扑鼻,宛如佛手,能让人妙手回春。因此,他就说,以后就叫这味药为"佛手"吧。从此以后,这味药就叫佛手,县令要赏给凤山公千两银子,凤山公坚辞不受。

从那以后,不但凤山公种植佛手,还教导乡人大量种植佛手,并把这佛手药制成干品,当茶饮用。饮用这种汤药不但能解除病痛,预防肠胃病,而且能清凉解暑,延年益寿,慢慢的,人们称这种药叫"佛手茶"。这就是佛手茶的来历。此后,外乡人纷纷到玉斗求取佛手茶种,玉斗人也慷慨赠与,佛手茶也就逐步传播开来。


文字与图片来自网络,意在分享,若涉版权,请联系小编,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