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专业审评方法

主要关于武夷山茶的文章、知识;制茶、评茶经验交流,还有一些知识文章分享。         


1.1  外形

1.1.1 条索:以紧结重实为佳,粗松轻飘细小为次。武夷岩茶条索为直条紧结沉重,叶端扭曲折皱,有“外实中空”与“蜻蜓头”、“青蛙腿”、“三节色”的描述。武夷岩茶条索为紧结沉重卷曲,呈青蒂绿腹蜻蜓头。

1.1.2 色泽:评比颜色、枯润、鲜暗,以鲜活油润为好,死红枯暗为次。以品种不同有油润、青绿、乌褐、绿中带金黄等色泽。色泽呈红茶颜色,乌黑油润则发酵过度;如叶蒂和条索青绿且带青闷气则萎凋不足,称之“叶饱”;色泽枯暗则晒青过度,称之“叶缺”;色暗绿则凉青不足,俗称积水,即“梗饱”;梗枯干则凉青过度,称之为“梗缺”;色泽枯黄、黄片、朴多则杀青过度,称之“锅饱”。

1.1.3 整碎:条索完整,上、中、下段茶比例适当为好,断碎为次。(注:多次炭焙到中足火功或足火的岩茶,由于极多次的手工翻焙,小部分条索断碎,出现像米粒一样大小的条索,为正常之条索。)

1.1.4 净度:茶梗、茶朴、老叶等夹杂物的含量,茶叶中不得带非茶类夹杂物

1.2  内质

1.2.1  操作方法

先烫热杯碗,称取茶样5g,置于110ml审评杯中,注入100℃沸水,旋即用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加盖。

第一冲:1min后嗅盖香(香气高低、有无异味),2min后出汤,评汤色与滋味,并嗅茶香;

第二冲:2min后嗅香气(香气类型、粗细、长短、有无异味),3min后出汤,评汤色与滋味,并嗅叶底香气;

第三冲:3min嗅香气(持久程度),5min后出汤,评汤色、滋味和叶底香气。

最后,将叶底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评叶底,并用清水漂洗,评其茶叶老嫩、软硬、色泽等。

1.2.2  内质审评要点

香气:以花香或果香细锐、高长的见优,粗钝低短的为次。仔细区分不同品种茶的独特香气,如黄棪具有似水蜜桃香、毛蟹具有似桂花香、肉桂具有似桂皮香和单丛具有似花蜜香等。

汤色:以透亮为好,依火功从轻到重的汤色为金黄、橙黄、橙红明亮,视品种和加工方法而异。汤色也受火候影响,一般而言火候轻的汤色浅,火候足的汤色深;高级茶火候轻汤色浅,低级茶火候足汤色深。但不同品种间不可参比,如武夷正岩茶火候较足,汤色也显深些,但品质仍好。因此,汤色仅作参考。


滋味:茶汤入口刺激性强、稍苦回甘爽,为浓;茶汤入口苦,出口后也苦而且味感在舌心,为苦。评定时以浓厚、浓醇、鲜爽回甘者为优,粗淡、粗涩者为次。

叶底:叶张完整、柔软、肥厚、色泽青绿稍带黄,但品种不同叶色的黄亮程度有差异,叶底单薄、粗硬、色暗绿、红点暗红的为次。(注:多次炭焙到中足火功或足火的岩茶特别是景区内正岩茶,由于极多次的手工翻焙,部分条索断碎,叶底出现的断片的叶张,为正常之叶底。)

注:这是轻火功岩茶的叶底,能见到红边,足火功的红边看不到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