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喝茶?茶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我来自浙江省嵊州市仙岩镇舜皇山村,从事炒茶已有三十年。有机会参加201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我感到十分荣幸。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当地茶的独特之处、我对龙井绿茶的感悟,以及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

       舜皇云尖是我们这里创新名茶之一,从1980年试制开始,经过8年艰苦努力,逐步演变制成的品牌,已经成为省内外畅销的名茶。它在“91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评为“名茶新秀”,获铜牌奖。1995年,它在国家科委、国内贸易部、国家专利局举办的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博览会上夺得金奖。舜皇云尖名茶特色:外形扁平、挺直光洁、肥嫩均匀、色泽糙米黄、叶底匀嫩明亮、汤色清绿、香高味醇、滋味鲜爽。要炒好舜皇云尖采摘是基础,炒制是关键,环环相扣。

 

        舜皇云尖的品质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舜皇云尖的产区舜皇山村,位于会稽山支脉东麓,原舜皇庙周围。海拔500米左右。该地区湿润,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土层深厚、松软、肥沃,为黄壤土。我们这里经常云遮雾障,非常适宜茶叶生长。苏联茶叶专家贝柯夫哈里巴娃也于1952年来舜皇山实地考察,认为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

      舜皇云尖背后蕴含着悠久的历史。传说舜曾到此地,其栖息之处曾建有舜皇庙,庙内天井中有两眼井,称为舜井。井水常年不枯,村民多到此取水。现庙、井旧址已为舜皇山水库区,为水所淹没。我们村的老人都知道,曾经庙门口两边的石碑上刻有:“舜座嶀山朝四明,龙伏内潭两圣井。”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里后为嶀山,面朝四明山,两眼井被认为是神圣的。现代茶圣吴觉农在井边开展茶叶实验基地,种下了无性繁殖第一园,距今有约80年的历史。原水井处现在已经变成了水库,从水库望过去的茶园如下图。我们村中的老人知道非常多关于茶的故事,这些故事对我来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准备培训后回家,要好好地问问他们,发掘我们当地茶的文化,茶的记忆,把老人们的记忆传承下来。有故事的茶才更有味道。

 

       多年的经验让我对绿茶龙井的炒制、辨别、保存有了一定的心得。龙井茶不仅要嫩香、清香,还要有花香、火香。结合在一起是很复杂、饱满、馥郁的香气。有些人认为很苦,其实会回甘。龙井茶晴天采摘与阴天采摘摊放都有差别,一般需要6-7小时,摊凉不足,对香气也会有所影响。如何鉴别纯手工龙井、半手工龙井、机制龙井呢?纯手工茶现在很少,大多数会采用半机械制法,青锅用机器炒,灰锅用手工。全机械做出来的茶叶外形很扁,芽叶较薄,手感较轻飘。手掂有点分量,比较重实,芽叶饱满有褶皱的,一般是半手工的。如果外形紧直,颜色稍发暗,一般为全手工制作。龙井茶最好是冷藏,一般温度设定在5℃以下。用塑料袋独立包装,不要经常拿出来,等要喝时,一包包取出饮用。这样一来,茶汤会相当不错。

       这次的非遗培训班让我有了很多收获。例如出外实训,我了解了其它茶叶如碧螺春的炒制加工方法。虽然专注于龙井的炒制,但是我觉得这也是非常独特的体验,会让我融会贯通。理论学习中,林杰老师提到了茶叶味道的来源,涩、苦、鲜爽、香是什么因素演变而来的;张士康老师所介绍的茶的利用价值给我很大的启发,原来茶还可以用来做面膜、牙膏、茶酒等等的生活用品,提取药用;沈学政老师以粽子为例,阐述了针对“卖茶难”要有品牌化营销,用一个字一句话来突出差异、趣味、优雅、匠心,突出个性,还要资源整合,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元素里去提炼自身的品牌形象,他从原料到生活,从农产品到农耕文化,从田间作业到自然休闲,从传统饮品到潮流风尚,系统地进行梳理;周智修老师让我对绿茶制作技艺传承与推广产生了新的思考,例如泡好一杯绿茶的三要素:茶量、水湿、时间,每一步如何来掌控好。我觉得自己知识储备还不够,以后有机会要参加更多的培训。

      决定我们一生的,有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非常喜欢一段话:“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有些人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我们要坚定自信,弘扬茶文化。我认为,参加这次培训班,就是我保持与茶相爱相识的心,出外学习交流的一步。茶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