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泡好岩茶,有哪四层境界?

一泡好岩茶,有四层境界。

第一层:香

第二层:清

第三层:甘

第四层:活

大多数的岩茶,可以做到香气高扬,茶汤清澈。

我们遇到的岩茶里,也不乏有香气,有丰富滋味,回甘清甜的茶。

而关于岩茶的活,却让人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岩茶采摘下来后,不是要杀青、揉捻,又要炭火烘焙,早就变成了条索状,怎么还会“活”呢。

这里说的活,并非生命状态。

岩茶讲究“死去活来”,有些类似凤凰的涅槃重生。

窃以为,岩茶的“活”,可从汤水和叶底窥得端倪。

好岩茶,汤水有活力

岩茶的“活”字,表现在茶汤入口的感觉,梁章矩说过:“活之一字,需从舌辨之,微乎微矣。”

岩茶唯有入口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岩茶极富变化的秉性。

有活力的茶汤,它是劲道的,茶气十足的,咽下后仍旧有余韵。

如老茶客常说的汤水有骨鲠,实则就是茶汤劲道的一种表现。

喝下后,你会觉得这不仅仅水,它暗藏着巨大的能量。

如在喝水帘洞高丛水仙时,入口可感受到丛味浓郁,花香氤氲。

这种香气,如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滋润了每个味蕾。

咽下后,香气还会从喉咙处不断冒出,似山泉水的源头。

不外如是,产自牛栏坑的肉桂,茶汤也将活性展现地淋漓尽致。

入口,温润的汤水裹挟着辛辣的桂皮香而来,咽下后,感觉到从喉咙至鼻腔,有一股茶气汹涌而上,似火山爆发一般,喷薄而出。

万籁俱寂,此时茶香就像得到了一个特写镜头,主角光环瞬间笼罩。

这,就是岩茶的劲道。

有活性的茶,它喝着并不单调。就像是美人给我们的感觉,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而非空洞的美。

美在皮囊,却少了灵气,那就是个木头美人,无趣得很。

美人,不仅美在皮相,更拥有趣味的灵魂,才堪当得起倾城倾国的称赞。

好岩茶,也是如此。

香、清、甘,只是好茶的皮囊,要真正让茶汤生动活泼、顾盼生辉,具有岩韵,入口还得是活的。

好岩茶,叶底鲜活

叶底是什么?

叶底就是吸饱水、充分进行吐纳作用、完全释放自我后的状态。

换言之,叶底就是茶叶泡淡后的状态,是岩茶的素颜。

从叶底里,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获取重要信息。

纵使前三泡茶的伪装再好,终究抵不过沸水的反复冲泡。十冲之后,可见分晓。

曾有茶友问:“叶底鲜活,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

叶底鲜活,可用三个状态来形容。

1.软亮

2.有弹性

3.颜色均匀

这三个状态,是岩茶工艺到位的体现。

颜色均匀,在焙火过程中,吃火透彻,而非急火炭焙而成。

用手指捏叶底,以弹性强者为佳,表示走水到位、焙火得宜,未造成岩茶失去活性。触感生硬,硬邦邦的无弹性感,则是工艺不好的证据。

岩茶经过冲泡后,叶底应该是舒展的,坐杯片刻,你能够感受到水面明显的亮光,用手触碰叶底,它是柔软而有韧性的,不会轻易就被捏烂揉碎。

如果一泡茶,由始至终叶片都是紧缩状态,无法舒展,那这茶才是彻底地“死”去。

(颜色均匀)

(叶底软亮

(叶底有弹性)

岩茶的活性,从哪儿来?

并非所有的岩茶,都具有活性。

岩茶的“活”,是一系列的内外因素叠加而成的。

岩茶活性的形成,有三个条件。

1.独特的地理

2.适作的品种

3.良好的工艺

地理环境,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山场。

武夷山,属于丹霞地貌,风化岩居多的土壤,透气性好,营养物质丰富,腐殖质充足,为茶树有机物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这些山场的环境中,正岩核心山场(即三坑两涧: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最佳,其次正岩非核心山场其三半岩,最后是洲茶、外山茶

并非所有的茶树品种,都适合制作成武夷岩茶。这里就要考虑到品种的适制性,只有合适的品种,利用武夷岩茶的独特工艺,才能制作出独有的风味。

大浪淘沙,能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才拥有入场券,才能在岩茶江湖博弈。

最后,岩茶的活性,少了工艺的加持。

精工细作,制作工艺到位,才会有岩茶的独特活性。

山场越好,工艺到位,岩茶的劲道越充足,岩韵越明显,活性越突出。

活,是一款好岩茶的必备状态。

活,是汤水的表现,劲道、茶气足、有骨鲠。

活,是叶底的颜色均匀、鲜活、有弹性。

简单的文字,难尽其意。

活之一字,需从舌辨之,微乎微矣。

活,还需要茶友们仔细体会,反复啜饮。

如果要让麻花推荐一款能够让充分体会“香清甘活”的岩茶,那这个名录,真的太长了!

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水帘洞高丛水仙、慧苑老丛水仙、水帘洞高丛梅占……随便一款,都担得起各位的检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