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4年夏秋季茶叶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中,近两年在日照全市茶园推广的茶园绿盲蝽秋防技术被农业农村部采用并向全国进行推广。
这项技术正是由日照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丁仕波带领其团队,和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密切合作、探索创新的成果。
记者了解到,日照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茶叶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推广、茶叶技术培训等。“绿盲蝽是造成春茶农残的主要源头之一。”丁仕波介绍,我们在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陈宗懋院士团队的协助下,对以绿盲蝽为主的茶园主要害虫开展研究,发现绿盲蝽在秋季迁入茶园产卵越冬,翌年春幼虫孵化就地为害春茶,成虫羽化后飞出茶园。在绿盲蝽回迁茶园时期,茶园生产基本结束,如果在其产卵前关键时期集中灭杀,就可以减少翌年春茶园虫情。
为了提高茶叶质量,加强病虫害安全防控,为茶行业奉献一己之力,丁仕波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扑下身子攻坚克难。要早起、要晚归,特别是做实验的时候,有些实验,还有调查进度的限制,那就意味着,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得去把这个结果做完了。凭着一股绝不认输的倔强劲,团队创新总结出了针对绿盲蝽等主要害虫的秋防技术,实现了绿盲蝽防治效果90%以上,节约用药成本达130元/亩。同时,还兼防了小绿叶蝉、黑刺粉虱,防效也达到了80%以上。“该技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春茶质量安全,显著降低了茶园用药次数,是一项特别管用的茶园害虫防治技术。”丁仕波信心满满地说。
回望与茶结缘的日子,丁仕波和茶的故事始于1996年。丁仕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日照市茶叶研究所的前身——始建于1978年的临沂地区茶叶试验研究站。虽然大学学的是与茶学没多少联系的植保专业,但好学上进的丁仕波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门心思扎进了茶学教材的“资料堆”和周边五十公里范围的“大茶园”。
丁仕波刚参加工作时,主要负责课题立项、项目总结等文字方面的工作。当在单位档案室看到上世纪80年代初科研前辈的项目技术试验资料,各项实验的记录、总结稿纸数量庞大且详尽,丁仕波震惊了。“那时所有材料完全靠手写,这反映出前辈们严谨、细致,不怕单调、枯燥的研究态度。”这件事情对丁仕波的研究态度有着深刻的影响,也让他渐渐爱上了这一行。
连续多年的持续钻研和联合攻关,让丁仕波所在的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在日照茶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除了研究开发红茶、白茶,继续扩大提升日照茶叶的加工品质外,丁仕波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抗寒茶树品种选育和种苗繁育技术的推广中。
近日,丁仕波又带领团队开展抗寒茶树新品种培育,为下一步推广种植抗寒茶树品种、降低越冬防护成本奠定基础。
“今年日照市选育的抗寒茶树新品种鲁茶1号、鲁茶2号、鲁茶3号、鲁茶4号已通过国家审定登记。”丁仕波说,鲁茶1号、鲁茶2号等四个抗寒茶树新品种的育成,主要是针对日照市茶产业抗寒良种覆盖率低、生产成本高等产业短板,加快了技术研发创新。
茶叶是日照市的重要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日照绿茶从无到有,在“南茶北引”试种成功的历史进程中,30万亩日照茶园成为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优质绿茶生产基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日照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
在丁仕波的主持和参与下,日照市茶科所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省市课题研究项目,他与同事共获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
“日照茶叶一路走来,历经困难,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来之不易,必须加倍珍惜、加倍呵护。尤其是在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必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说到下一步打算,丁仕波表示,我们还将继续加快推进在研项目,扩繁推广四个抗寒茶树品种,选育优质茶树新品种,引导更多茶企茶农种植品质好、能抗寒的茶树品种。发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北方茶叶研究中心”科技优势,为日照绿茶各种茶事活动做好对接服务,全方位服务日照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联合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