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交易量达20余万公斤!绍兴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带动茶叶产销两旺

四月的绍兴新昌县,山峦之间,满目翠绿,新茶飘香,茶农们在茶园中穿梭,指尖翻飞,娴熟而轻盈地采摘春茶,举手投足间满是丰收的喜悦。

正值春茶大规模上市之际,4月12日,2023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七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拉开大幕,当地推出“昌兴记杯”第十八届中国新昌大佛龙井茶王赛、“新昌优选”精品茶宕头采茶专场拍卖会、“品牌引领,一叶共富”论坛、“农创兴茶”网络推介、《诗路茶香》调腔演出等一系列活动,多方位对接服务“一叶共富”。

激发茶产业多元活力

在“昌兴记杯”第十八届新昌大佛龙井茶王大赛决赛现场,20名炒茶高手现场较量传统手工炒茶技艺。每位选手600克青叶,在两个小时内完成手工炒制。选手们气定神闲,熟练运用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龙井茶炒制手法,茶叶在他们的手掌和炒锅之间翻飞,一阵阵茶叶清香在茶市内飘散开来。

90后小伙甄振华已多次参加茶王大赛。虽然一直无缘“茶王”,但他觉得这样的比赛很有意义。“现在年轻一辈会手工炒制茶叶的人越来越少,老一辈留下来的东西不能让它荒废,得有人传承,之所以参加这个比赛,主要也是能让自己的炒制技术得到更好的提高。”甄振华说。


开幕式现场。通讯员王樟林摄

“今年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精品茶的打造来开展,让广大茶商茶企更好地链接新昌的茶产业,了解新昌的精品茶,进一步推进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的品质提升,激发茶产业活力,增强大佛龙井品牌、溢价能力。”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卢路介绍,为了实现精品茶全流程闭环管控,今年新昌县还启动了寻茶记“精品茶宕”评选活动,挖掘每个“宕”特有的品种香、地域香等辨识度。通过层层选拔,综合评定“精品茶宕”。

三十多年来,村民人均年收入从86元增长到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零增加到50多万元,一个小乡村依托茶叶脱贫,如今携手全县农民奔共富,这是发生在新昌县境岭镇外婆坑村的真实故事。今年茶文化节期间,新昌县结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昌调腔”将这一故事搬上了舞台。这两天晚上,在新昌尹桂芳大剧院,大型调腔现实题材剧目《诗路茶香》上演,吸引不少观众走进剧院。


《诗路茶香》演出现场。通讯员潘伟峰摄

作为故事原型之一的外婆坑村,从1992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发展茶叶,靠着种茶、炒茶,村民们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如今,该村茶园面积由96亩增加到1500亩,茶叶总产值从2万元增加到560万元。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古村落优势,村子还发展起乡村旅游,成为集观光、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江南民族村”。


外婆坑村

节会带动茶叶产销两旺

新昌是“中国名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进入4月,新昌“中国茶市”迎来龙井茶交易高峰。市场内,茶农纷纷卖力推销自己的茶叶,各家茶商则忙着加工赶制刚收购的鲜茶。据市场工作人员统计,4月11日当日,该市场交易量达20余万公斤,销售额达9000万元,参与交易人员逾万人。


茶农推销茶叶。通讯员余晓委摄

“这几天我们都是早上7点开工,一直到晚上7点,每天炒茶12个小时是常态。”新昌县红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志辉说。得益于茶文化节的举办,企业收获了络绎不绝的订单,“每年的茶文化节都给我们茶企带来好多客商,把我们的大佛龙井推销推广到了全国各地。”

在“中国茶市”,每个交易区块都挤满了前来收茶、卖茶的客商,大大小小的箩筐里装满了各种茶叶,不少商铺也将包装精美的产品摆在门口,供路过的客商挑选。

“中国茶市”进入交易旺季。通讯员余晓委摄

茶叶经营户裘永耀正忙着接待到店客人。待价格谈妥后,便立刻按客人的需求称重打包,不一会儿的工夫就卖出几十斤茶叶。“以前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江苏和上海一带,自从开了茶叶大会和茶文化节,大佛龙井知名度越来越高,西北、东北、广东这些地方的客人越来越多。特别在山东,我们的茶叶名气很大,不少客商都指名要大佛龙井。”

茶产业是新昌农业领域的第一大富民产业。这些年,当地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品牌培育、强化茶旅融合,茶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新昌县茶园面积15.3万亩,从业人员达18万人。去年,新昌县茶叶一产产量5835.22吨,一产产值为13.6亿元,茶产业链总产值超96亿元,交易总额达62.96亿元。

新昌因茶而闻名,因茶节而扬名。近年来,大佛龙井茶文化节相继获得“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中国茶事样板十佳”等荣誉。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全国茶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大佛龙井”品牌价值由2009年的17.34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50.04亿元。

来源:杭州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