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茶 寻春茶,饮春天

四季叙事,自有自的轮回。

二十四节气的规训,让中国人的五感都带着时令的钟点。立春一过,天地便换了颜色。中国大地,自南至北,一天比一天翠了起来,抢着追赶勃发的春天。

绿染万物,草水共山野一色,便知春已附骨。山影苍苍,水肆欢流,便觉春已深临。

折叠在寂冬里的人群,便开始恬然寻春之趣。一杯春茶入口,自然是春日绕不开的快意。

寻春茶的乐趣,在山、在水、在花,更在茶。


寻山

山之重

山,蓄力量。

春天的山积蓄了一整个冬天的能量,每一棵草木都在经历它自己的革命。雨露、日光、土地的营养在昼夜的交替中渗入小小的叶片之内,共同滋养着茶树的生长。

大益茶的原料,来自西双版纳古老的茶乡,布朗、易武、巴达……高矮错落,形态不一的茶树镶嵌在满山茫茫的热带雨林中,常年高湿多雾,再加上较大的昼夜温差,适宜的气候使得茶树得以缓慢生长,有足够的时间扎扎实实地积累自己的内质。


布朗山茶园

而茂密的原始森林保护了古茶园生物的多样性,普洱茶树与其他原生古树共生,彼此的根系在土壤中紧握,枯枝落叶成了天然的养料,草木的气息与茶树互相传递,如此完整的山场生态为茶树的内蕴积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普洱茶树就在如此富饶又立体的山场环境中积累自己的内质,每一棵茶树都是优沃自然生态孕育的结果。


古茶树

乐水

水之轻

水,聚活性。

水流而过的地方,必藏着柔软、明动、跳跃。肆意鼓动的水流里藏着无数春日的欣喜,也吸纳了自然天地间澎湃的活力。

水因流动而聚活。茶圣陆羽在《茶经》“茶之煮”中对水的论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认为煮茶的水,山水为上等,江水为中等,井水最次。


同样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提及“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说得就是择水时,首先要甜,其次要自然。

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清冽甘活的水可以使茶增香、增色、增味,激发出茶最本真的味道。古人认为泡茶首选山泉水,长流不息的山泉水在山涧奔腾不止,水中较充足的空气可保持水质的鲜活。


现代生活中泡茶自然应该用水体结构简单、PH为中性的纯净水。这样的水煮沸沏茶后,口感会更细腻顺滑,能与茶叶融合得更好,可以清晰地表达出茶汤本原的味道。

茶水都源于自然,交融通达,彼此成就。清冽甘活的水激活了茶的至纯之味,水也因为茶韵的释放变得可感知,共同造就了草木之味的丰满。

嗜花

花之妙

花,致文雅。

春天的到来总有些隐约,直到看到拼劲全力绽放的花,才算明明白白走进春天。花,堪称春天最称职的信使。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应春而生的花总是与人、与空间相映成趣。春日的茶席,自然离不开一支花的清浅。选择一两种简单的花材,与茶席颜色相搭,尊重花木的自然形态,不求繁多,只在意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展现一方茶席的风雅清致。


自然的花一半长自山水,一半还予人间,于茶席之上错落有致。俯仰之间,如花在野,尽是自成天趣的东方雅致,或灵动、或生韵、或入境。茶与花相生相倚,人与花相会相交,延续茶席流动的自然气息。


问茶

茶之洁

茶,积静气。

草木将生命交付给大地,人将自己交付给草木,嗅到春天的气息,往往是从一杯鲜冽的茶香开始的。

春意暖暖至,春茶入杯来。经历过一整个漫长冬季的休眠,茶园里共生植物的落叶、土壤里的有机质都慢慢转化为茶树的养分。


春日气温回暖,茶树的枝、芽、叶开始萌动,贪婪地吸收茶园里的一切养分,充足的生长期使得乔木大叶种茶树的叶片含水量高,采用春茶制成的干茶叶面整体色泽鲜活,整个茶叶的洁净度很高。


在茶叶组成成分上,春茶的叶绿素、茶多酚相对偏少,氨基酸含量相对高,茶叶的滋味更为鲜爽。用春茶制成的普洱茶香气更为浓郁,较之夏秋两季的茶,苦涩味相对较轻,茶汤的回甘和鲜爽度高,口感的层次更为丰富,协调性表现得更好。

茶是生活的底色,春茶更是自然的馈赠。经历过漫长蛰伏的春茶本身就带着吐故纳新的活力,大益的每一款茶都甄选普洱茶核心产区茶山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只有好的原料才能制作出优质的好茶。再加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益茶制作技艺”的精湛工艺,为普洱茶的后期转化提供了安心的保障。


绵绵春日,不妨在一杯清透的茶汤中饮尽青山,感受茶汤对口腔的击打,鲜爽的滋味唤醒五感的快意,一团春意化为舌尖的欢愉。


春时春生,大益与你以茶相期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