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山的自然密码

能在春季踏上奔赴茶山的列车,对于茶人来说是一种幸福,意味着我们通过眼前的一杯茶,与整个山河大地紧密相连。这种踏实的感觉总是令人心动。

茶山,究竟有怎样的秘密,能让这么多人如此痴迷呢?不妨让我们看看这潜藏在茶山上的自然密码吧。

春季里来上茶山,春茶季的云南茶山,依然热闹非凡,朋友圈里依然被各种炒茶的视频,与茶树的合影持续刷屏,多少茶商,放下手下的工作,奔赴茶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就连家附近新开的茶城,有些还没装修完成的店铺,很多门上都贴着“收茶季,暂缓装修。”

不管外界怎么评价,云南的古树茶热潮已经持续了十余年,虽然市场偶尔有波动,但是大部分茶商,不管大企业还是小茶商,都将古树茶作为自己产品体系的一部分,只是占比的差别罢了。

我想,除了商业的因素,更多的还是有一种来自自然力量牵引,让众多茶友对古树茶保持着一种生命的黏连。也许,这就是古茶山特有的自然密码吧。

云南有着世界是最优质的茶树资源,澜沧江奔腾不息,穿越崇山峻岭,沿岸那些粗枝大叶的乔木大叶种茶树,在山头林间缓慢生长。

它们远离污染、远离大工业生产,安静地藏在深山里,包容地与各种动植物为邻,友好相处。每一个山头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征,即“百山百味”。正是在这百山百味里蕴藏着自然的密码。

自然密码之一,应该源自古茶园的生态环境。云南的茶山上,茶树都是散落于山坡上,树与树之间夹杂着大量其他植物,林茶草共存、昆虫菌种相依,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古茶树为了维持生长、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德国学者H.Molisch 曾在1937年提出过“他感”的概念,他认为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和芳香物质,会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每一座古茶山“家族”都因为这种独特的“他感”作用,让普洱茶有了“百山百味”——班章茶的霸气、冰岛茶的冰糖甜、景迈茶的蜜香、易武茶的兰香、昔归茶的菌香、老曼峨的苦底……

自然密码之二,应该源自土地的力量。古茶树因为是非密植的茶园,让他们拥有足够的横向与纵向的延展空间。土壤中的根在不断地向下延伸中,长到一定的程度便伸出分支,形成庞大的根系。

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让每一棵茶树能够获取尽可能多的土地养分。古茶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密植茶园。因此古树茶内含物质丰富,所以滋味浓酽、香型多样、水路细腻、层次丰富、协调性好。当很多密植茶园进行了生态茶园改造之后茶叶变得更好喝就是力证。稀疏留样改变了茶园的生态系统,让茶树的根部能够“独享”更多的土地养分。

自然密码之三,应该源自古茶树的长寿基因。100年,只是云南大叶种茶树成为“古茶树”的开始,但是对于很多中小叶种茶树来说,100年,有些已经寿终正寝,有些也在走向衰亡。而云南大叶种古茶树不管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都能够存活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经得住漫长的生命考验,至今仍显露出勃勃生机。可见这些古茶树具备某种我们未知的“长寿基因”。

一种植物的长寿,首先要有抗病虫害的能力,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天敌,往往就是病虫害。古茶树是“群居部落”,每一个古茶园都有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这个特定环境又自然生成一个小的微生态循环系统。当病虫害爆发时,这个微生态循环系统,又立即调动它内部的免疫系统共同“迎敌”。

因此,古茶园不需要农药,更不需要化肥,不仅保持着最原生态的生长方式,而且可以自动抵御病虫害的侵袭。

另外,在古茶山周围居住的少数民族原住民,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但是他们却普遍长寿。

我们经常在茶山上看到老太太上树采茶,身体硬朗、健步如飞。一般活到八九十岁是正常,百岁老人也大有人在。古茶园生态系统里的“长寿基因”是与人类共享的。

我们品普洱茶,究竟品的是什么呢?是香气、滋味还是口感?都是,但不全是。

我们品的还有每一座古茶山蕴含着的“自然密码”,人生长于草木之间,而这些“密码”有可能会影响人类的基因,帮助我们抵御工业污染,帮助我们调理身体健康,帮助我们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作者丨黄素贞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