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优雅和趣味

现在很多人把茶看做是饮品的一种,放入杯中冲水后即可饮用,有讲究点儿的,可能用矿泉水,紫砂壶,盖碗茶等,然而这些跟古人对喝茶的讲究相比,都差得很远。

古人饮茶注重六境: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以唐代茶圣陆羽所撰《茶经》一书中所讲的,诸如造茶、选茶、炙茶、煮茶、饮茶乃至茶器茶具、碳火茶水,无一不求精、求工,分寸火候,一丝不苟,甚至思想意念都不得有误。

尤其是到了明代,当时散茶兴起,散茶容易冲泡,冲饮方便,而且芽叶完整,大大增强了饮茶时的观赏效果。明代人在饮茶中,已经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自然美和环境美。当时对饮茶的人数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对于自然环境,则最好在清静的山林、清溪、松涛等安静之地。

明代罗廪在《茶解》中谈到:“山堂夜坐,吸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系统地谈到品茶的时间和环境。

宜饮:

心手闲适、披咏疲倦、意绪苏乱、听歌拍曲、歌罢曲终、杜门避事、鼓琴看画、夜深共语、明窗净几、佳客小姬、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院、名泉怪石。

不宜用:

恶木、敝器、铜匙、铜桃、木桶、柴薪、麸炭、觕童、恶婢、不洁巾蜕,及各色果实香药。

不宜近:

阴屋、厨房、市喧、小儿啼、野性人,童奴相闹、酷热斋舍。

茶友:

清风、明月、纸帐、褚衾、竹床、石枕、名花、琪树。

明末冯可宾《茶笺》提出了品茶十三宜、七禁忌,可视为明代人品饮理论的系统总结。

所谓十三宜:

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

七禁忌:

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莹肴杂陈、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总之,是品而非饮,即通过饮茶达到精神上的愉悦,达到清心悦神,超脱凡尘的心理境界。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屠隆在《考槃餘事》中说:“茶之为饮,最宜精形修道之人,兼以白石清泉,烹煮如法,不时废而或兴,能熟习而深味,神融心醉,觉与醍醐甘露抗衡,斯善赏鉴者矣。”

明朝的陆树声在他的《茶寮记》中,特别推荐了十二种饮茶的理想环境,列为“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

明朝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崇桢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这个茶馆,开设在北京,泡茶用的水是“天下第一泉”的玉泉水,茶叶是当时的名茶“兰雪”。此外,这家茶馆也十分讲究煮茶的火候及盛茶的器皿,以此吸引顾客,使饮茶者流连忘返。

看完古人的饮茶讲究,是不是觉得很仙里仙气儿的,作为现代人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每天忙忙碌碌,很少有时间静下来慢慢啜饮。不过,看了古人的饮茶追求,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学习一二,走慢一点,等等灵魂,静下心来,慢慢品饮。有好茶,有佳境,就可以放松心情,找回初心,取得理想的品茶效果。

来源:茶馆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