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地名里的茶源密码

如果不是刻意查考,我根本不敢相信,在黔西南及其周边区域,会有如时之多带有“茶”字的地名。说是巧合也好,说是因缘也罢,这无疑是黔西南作为茶源地的有力证据之一!



所谓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该地命名时的着眼点,或者叫命名的因由或理据。

比如说某某营,那里必定曾经驻扎过军队;比如说某家庄,那里必定曾经居住过某姓家族;比如说某某店,那里必定曾经承载过客栈的功能;比如说某某窑,那里必定曾经烧制过相关的器皿;用十二生肖中的某字命名的农村集市,龙场也好,牛场也罢,源于逢寅和丑的日

子,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集会买卖物品……任何一个地名,都与字面含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黔西南境内若干带有“茶”字的地名,说明这些地方,曾经与茶有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黔西南是世界茶源地的核心地区,并非浪得虚名!

那么,在南盘江和北盘江环抱之间的这片土地上,在山地地形地貌异常突出的黔西南,究竟有哪些带有“茶”字的地名呢?

打开地图,我们发现,普安县新店镇有个地方叫茶花岭,地瓜镇境内曾经有一座木板桥叫茶叶桥,三板桥镇有个地方叫茶花坪,县城西郊有个地方叫茶厅丫口;兴义市威舍镇有个地方叫茶花沟,望谟县有个地方叫茶树坨,贞丰县有个地方叫茶林堡,册亨县坡妹镇有个地方茶园村,晴隆县花贡镇有个地方叫茶亭,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至于无法在地图上标注的带有“茶”字的小地名,那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据当地村民介绍,普安县新店镇有十多个带有“茶”字的小地名,什么“茶花地”“茶籽地”“茶籽洼”“茶花岭”“茶树林”“大茶地”等等。这些地名,都是从很早以前开始,一代接一代地使用下来的,历史非常悠久。

《普安县志(民国)点校本》在介绍境内的祖山九龙山山脉的走向时,就有两处写到带有“茶”字的地名。

“又二十里为茶器坡,山石悬崖飞瀑,跨河即为炭窑山,而入安南境”。这个茶器坡,位于现在的白沙乡白水村境内,所谓飞瀑,即秀美的白水瀑布。

“东折经茶花岭、象鼻岭至东瓜坡,过扛寨山,十五里为文笔山,跨长安大河而接安南之沙子岭。”这个茶花岭,从位置来看,应该就是现在的云头大山旁边,即茶籽化石出土地附近。

有一次,我们在前往贞丰县挽澜乡采访途中,经过兴仁市巴铃镇者纳河村时,发现路边的田园风光很美,便停车拍照。一位从山上回来的村民,主动过来和我们搭讪。我问:“老人家,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啊?”他脱口就说:“老茶林。”我说这附近有茶林吗?他说现在没有了,以前有过,都毁掉了,不然怎么会留下这个名字!

这里所说的茶器坡、茶花岭和老茶林,都是地图上无法标注的小地名。

这些名字中带有“茶”字的地方,曾经的茶树、茶叶、茶人和茶事,随着时事的变迁,可能已经远去了,但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传承,其所反映的事实本身,仍然保留在这些名字里,并未被时间抹去,甚至我们还能透过这些朴实的名字,嗅到隐含在背后的浓浓茶味。

像普安县的马家坪、晴隆的云头大山、兴义的纸厂、望谟的铁炉这些保存着大量野生古茶树的地方,地名里虽然没有茶字,但却又用生动鲜活的事实,证明了茶叶生长历史的源远流长!

总之,无论是点多面广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还是众多带有“茶”字的地名,都在诠释黔西南的茶树原产地地位,都是破译黔西南作为世界茶源地核心区域的密码。

来源:黔西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