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茶业经营十大关键词

笔者在此选择十个词,对2023的中国茶业经营略作展望。

在中国茶业年产量已过300万吨之际,在尚处后疫情而未到疫情后之时,我们不妨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经营。

01

信心

疫情3年,冲击巨大,2022年为甚。

2022年12月开始,政策调整后,感染激增,全国多地在近期先后迎来疫情高峰。疫情尚未结束,冲击仍在。

只不过,我们已经开始在回到正常的轨道来工作和生活,以及来应对疫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定调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会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许多人已经开始在预测或讨论明年经济增速,是5%还是多少。无论是什么数字,肯定是要比2022年高。

2022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这背后的重要因素就是信心。

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

相信2023年的中国经济会总体向好。

相信2023年的中国茶业经营会总体向好。

02

企稳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稳中求进是明年工作的总基调。

茶行业也是如此。许多经营者在过去3年饱受冲击,同时目前疫情冲击余波尚在。我们在面向未来提振信心的同时,也不能盲目乐观。

前途光明,道路可能是曲折。

企稳,就是站稳的意思。先站稳了,再图其它。

03

消费

在此时点,我们要比以往更加强调消费。

过去十几年间,茶产业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颇大,尤其是从生产角度而言。

年份茶概念的确立,从市场端创造了巨大拉力。年份茶生意助力多个茶类超常规发展,并仍将持续存在。但时至今日,我们亟须走出年份茶的迷思,尤其是要警惕不能形成闭环的投资收藏,或者是投机或者赤裸裸的博傻。如果有企业在过去抓住了风口值得庆贺,那么在未来则需要在消费和经营能力提升方面下更大力气。

礼品茶仍将是中国茶业的重要需求,但自饮市场更是天宽地广。

茶是饮品,但它也是自然的健康饮品,茶健康的文章仍然值得花更多力气去做。

场景消费,大有可为。

不仅仅是存量,更要紧的是增量。

你在消费上的努力,绝不仅仅是带来销售额,同时也是在播撒茶的种子,这实际上也就是你对自己未来茶路的投资。

04

产品力

非高速增长时代,或者说是不稳定时代,产品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

产品原本就是商业的根本,只不过我们有些时候容易忽视这个默认值。

交换的是什么?显然是产品所承载的价值,而不是某个老板的吆喝或代言明星的POSE。

实际上,如果产品这个默认值被打折了,那么整个商业系统也就被打折了。

站在消费者角度和精英的角度,比以往更加重视产品力:一款产品的产品力,到一组产品的产品力,再到整个产品线的产品力。

五个产品层次

科特勒 《营销管理》(亚洲版.第五版)

未来的产品,可能需要变得更“实在”。这种“实在”,是基于产品不同层次的思考,面向消费者的优化。

谨慎看待“大师”的溢价,可能也是在“产品力”这个词下需要思考的。

05

价格

价格包括原料价格、成品价格,甚至还可延伸到年份茶的价格。

原料端,尽管在2022的春茶季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涨价态势,但也没有出现大范围的降价态势。而云南普洱茶的秋茶季,则有多个村寨出现价格下调或者销售不畅的现象。区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会使得不同人看待这个问题有显著不同的角度与观点。

2023年的原料价格走势将会是怎样?目前不好准确预测。不过,就大环境而言,原料端需要控制涨价的冲动。

即便是比较热门的武夷岩茶,2022年的旱情可能会影响到明年春茶,如果将来有人琢磨涨价,也需谨慎:毕竟,流动性可能比涨一点价更重要。

就生产端而言,2023年对于价格更需要慎重考虑。不排除有些原料价格的上涨因素,但这可能主要还是靠企业来消化。不是完全没有提高售价的机会,但这需要通过产品升级或场景优化来实现。

2023年的经营中,价格可能是经常需要需要慎重权衡的方面。

06

团队

这里的团队,是广义的。

对于以往单打独斗的店主们而言,你到了需要助手的时候了:老板比以往更需要从一些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去开拓客户。

对于一些独立经营的店面而言,需要在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优化运营模式。

对于中型、大型茶企而言,需要考虑如何优化团队管理,如何提高组织柔性,如何赋能团队,如何建立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抱团,可以取暖,可以打天下。

07

线上

线上与线下从不对立,两者的融合才是发展的常态。

我们不能在移动互联时代还在仅仅守株待兔搞经营。

主动链接陌生人,然后再提高转化率,在这一点,线上可以大有作为。

个体经营者至少将微信朋友圈用好。

有能力的可以是微信与抖音的结合。

更理想的是,微信平台的公域与私域打通,以及抖音平台的公域与私域打通。

不过,未必是别人能做好的我们就一定能做好,所以关键是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向好了再坚定行动。

08

务实

近日,刘强东痛批京东中高层拿PPT欺骗自己。这可能与文化相关,但大环境可能也不无影响。

风口不再、未暖还寒之时,务实就尤为重要。

不仅仅是徒有其表的PPT,还有许多性质类似的方面。

比如,低效的会议与流程。

比如,那些被浪费了的广告费。比如,笔者每次在自己办公室所在写字楼电梯里看到茶相关广告时,总是不由自主去琢磨:效果如何?这里就更不用说那些虚头巴脑的荣誉或奖项了。

比如,一些假大空的品牌秀。

比如,一些无效的企业社交与场面。

09

文化

茶原本只是饮品,但融入了文化,则截然不同了。

茶文化,是中国茶的凤凰之翼。

茶文化从来不虚,只是我们要在经营中思考如何落得更实。

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创造性转化,如何创造性发展。

我们如何将茶文化融入和提升品牌叙事?

我们如何国风的表达,以及中式和东方美学的诠释?

我们如何借助文化的张力,助力中国茶在新时代的国际化?

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际,文化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10

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

经营环境巨变之时,创新更显重要。

茶产业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价值创新、科技创新、茶文化创新等多方面。

说创新,不是仅仅指原创性创新。

鉴于茶行业相对分散的特点,我们谈论创新,实际上可以从强调学习开始。

从学习到模仿,再逐步深入。分步走,不唯创新而创新,但也不要因为畏创新而不创新。

对于大中型企业,则可做更多维或深度的探索。

创新,引领未来。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