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垂直气候带中的森林茶园(下)

暂时离开令人心驰神往的热带雨林,我们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亚热带森林。它们分布广泛,可以说涵盖了临沧、普洱等许许多多重要的普洱茶产区。

亚热带森林中的茶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普洱茶的摇篮曲

当横断山脉向南越过北回归线,更低的纬度、更缓和的山势、更靠近的海洋,带来了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沿怒山余脉、澜沧江、无量山、哀牢山南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原生且广泛发育。

在北回归线附近,怒山、无量山、哀牢山,几条大山脉纵贯其中,澜沧江穿流而过,有着高山峡谷、长山大水的气势。这样的地貌特征,使得随着海拔的升高,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也相应呈现垂直分布特征。

以哀牢山为例。位于哀牢山西坡的森林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海拔高1300~2100米的山体中下部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海拔高度2100~2600米的山体中部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海拔高度2600~2750米主要为山顶部苔藓矮林。

永德大雪山的垂直植被带更具多样性。自下而上经历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竹林、山顶苔藓矮林、亚高山草甸等地带。

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临沧、以及普洱的景谷、镇沅之间,大雪山、无量山、哀牢山一带,有大片至今仍然保持原始面貌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正是在这一区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诞生了原始的山茶科植物……镇沅千家寨、勐库大雪山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茶树在高山深林中居住生活的无限想象。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云雾带,森林的特征是湿度大,并有较高比例的附生植物。在哀牢山中的镇沅千家寨、勐库大雪山的中上部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生长有大面积的野生古茶树群落。

千家寨野生茶树群落位于北纬24°7′,东经101°14′的镇沅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原始森林中,海拔为2100~2500米。这片原始森林是以茶树为优势建群树种的植物群落。千家寨茶树群落属大理茶种,1号古茶树树高25.6米,基部干径1.2米,树龄约为2700年;2号古茶树树高19.5米,基部干径1.2米,树龄约为2500年,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茶树。

南下至澜沧江下游西岸的普洱、澜沧、孟连、西盟,西双版纳的勐海等更加平缓的山地,广泛分布着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热带植物和温带植物在此有着更明显的交替共生,有着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勐海为中心,从千百年前开始,当地民族在此开垦出座座茶山。古茶园生态系统长于季风性常绿阔叶林中,多彩且各异的魔法花园为古茶园中的茶树赋予了不同的山野气韵,百山林立,百种滋味。

勐海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植物类型,有勐海黄肉楠、勐海山姜、版纳牡竹、勐海天麻等20个珍稀特有植物,金毛狗、桫椤、苏铁蕨、合木果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据古籍记载, 滇南大规模种植茶树始于唐代,这些古茶园的显著特点是,茶山植被有着以热带植被为基底,与温带植被交错过渡的特征。茶与周围环境相处的最大特点就是“茶在林中”的森林茶园。虽然大多数茶山都是人工种植的,但是已经与周围的植被、动物、甚至微生物融合成非常完善、具有高度稳定性的生态系统,远看是一片十分茂密的常绿森林, 进入林内则可见上层为参差不齐的高大乔木, 下层为疏密不均的茶树,是当之无愧的普洱茶魔法大花园。

横断山脉里的生物秘境

横断山”概念最早出现在北京大学前身的京师学堂邹代钧于1900-1901年编写的《中国地理讲义》中,“……迤南为岷山、为雪岭、为云岭,皆成自北而南之山脉,是谓横断山脉”。

横断山系仅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0%,却拥有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超过一半以上的中国鸟类和哺乳动物种类以及全球12000种以上的高等植物(记录在案的有300多种哺乳动物和686种鸟类),其中包括了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是雉类、噪鹛类、鸦雀类的分布中心及可能的起源地,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宝库之一。

1988年,英国学者诺曼·迈尔斯在分析热带雨林受威胁程度时,依据丰富的特有植物种类和所面临的栖息地丧失威胁,提出了“热点地区”概念。时至今日,已经有35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被甄别出来,它们总共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3%,却包含了近50%的特有植物种类和42%的陆生脊椎动物种类。一个叫做“中国西南山地”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始终在列。这一区域在我国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部一带,岷江和雅鲁藏布江南北向河谷之间,有着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又被称作“横断山系”。

这里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山高谷深,山川并列,地貌上是高原的延续,但地质构造古老而复杂。区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生物区系组成复杂而多样,既包含有如大熊猫这样的古老物种,又是许多鸟类的现代分布中心。同时,现有的研究指出横断山系在严酷的冰期还成为了“避难所”,不少古老的植物得以保留于此。属于山茶科的茶树,正是幸运地躲避在横断山系才得以留存至今。

没有被第四纪冰川大面积覆盖的三江并流区保留着地球上难得的原始生物家园,成为许多原始孑遗动植物的避难所。

作为世界上人类利用历史最为悠久的品饮植物之一,今天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茶组植物又包含了若干种、变种以及它们之间的杂交后代。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著名的古第三纪孑遗植物庇护所,更是山茶属的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 。

山茶科植物在第四纪多次冰期中存活下来,适应不同自然条件而演化成今天纷繁多样的现代茶组植物。全新世以后,野生茶树的使用价值被人类发现,之后逐步被驯化并大规模栽种,这一地区遂成为中国栽培型茶树起源地,并在近代传播到了欧亚大陆、非洲和南美洲。

物种、特有种、珍惜种及其分布形式,都是用来表示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从这个角度去审视横断山脉,会发现它已经超出了地理学的定义。不仅是生物多样性,还有民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动植物在这里展示了特有的生态智慧,如果我们研究普洱茶的源头,横断山脉一定是无法绕开的大概念。而从物种丰富程度上,它绝对是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生物热点地区,而且这里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令人震惊的发现。

本文节选自

《普洱茶的摇篮曲——亚热带森林》

作者丨金真

《横断山脉里的生物秘境》

作者丨水苍玉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