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崇觉罗汉茶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作者:陆俊敏 董寅杰 屠幼英 释光泉

本文通过对崇觉罗汉茶的历史文化追溯、加工工艺创制、理化成分的特性分析,挖掘并融合松阳当地茶历史文化、茶产业以及茶科技资源,探索实践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的理论。

崇觉罗汉茶的历史

崇觉寺的历史

松阳佛教于南朝时传入,梁普通二年(521)在县治南五里建妙善寺(后改净因),后陆续建立法云寺(后名通济)、云龙寺(后名延庆)、田石寺(后名广慈)、灵岩寺(后名法昌)等12座寺院。隋唐以后,佛教经久不衰,寺院广筑。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行达禅师奉旨赴天竺取回《大经论》八部,舍利子49粒,宋咸平二年(999)在延庆寺建塔藏舍利。宋时有名僧祖谦禅师、道行、守常、从谏等。其中道行又名雪堂,人称雪堂和尚,曾在崇觉寺担任住持。

崇觉寺位于松阳县板桥乡桐榔村西北面的桐川山上,据《松阳县志》和《桐榔村志》记载:开宝元年(968)六位居士发动信众在桐川山上兴建“崇觉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南宋初年崇觉寺的住持雪堂和尚与灵隐寺住持佛海禅师(瞎堂慧远)为同门师兄,二人交情甚笃,是同门师兄弟。世人皆知的济公和尚就是佛海禅师的法传弟子,崇觉寺和灵隐寺的渊源由此开始。后经发展,到清代,松阳县域有大小寺院89座,也是浙西南佛教文化中心。相传,现今崇觉寺的两棵罗汉松是当年灵隐寺住持佛海禅师送赠,并栽种在寺前,至今,两棵罗汉松有八百多年历史,树高超过10米,树围2.9米,平均宽幅9.2米,最为神奇之处是两株罗汉松为雌雄同株的变异之树,每年都会开花结成罗汉果,其幼果形如拜佛童子,满树挂果,数以百万计,让人惊叹。1994年,松阳县人民政府将崇觉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和佛教活动场所,对佛殿、罗汉松等古树挂牌明示,实行重点保护。而当年崇觉寺僧众采摘寺院附近山上茶叶精制成茶礼回赠灵隐寺,称为“罗汉茶”。由此留下了罗汉松和罗汉茶的一段佳话。

崇觉罗汉茶之立名

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的松阳县是全国十大产茶县,国内最大的绿茶批发交易市场“浙南茶叶市场”也位于此,一年交易量超过8.3万吨,当地50%的农民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其中农民农业收入的60%直接来自茶产业。松阳产茶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如今,松阳茶产业虽然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是由于起步晚,品牌文化缺乏积累,加上所种植的茶叶多为外来引种,其中80%以上种植乌牛早、龙井43号、白叶1号、福云系列品种,以及近年各地培育的黄化和白化等新品种。但是,茶叶种植以茶农自发散户种植为主,缺少规模,加工户更是以小散户为主,全县统计大大小小的加工户超过6000户。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并形成了以低价为优势的批发市场——浙南茶叶批发市场,为各地茶商提供无品牌溢价的初级原料茶。近年来国内茶叶消费市场出现产能过剩现象,随着国内茶叶供需关系的改变,低质和缺乏品牌的茶产品将面临愈加困难的发展局面。

针对以上问题,松阳县政府以及茶产业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科技赋能、生态有机、品质品牌化、文化赋能以及三产联合发展等多方面工作,促进当地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正是崇觉寺悠久的历史以及两棵八百多年的罗汉松因缘所在,2021年,松阳县委、县政府特地邀请杭州灵隐寺参与崇觉寺扩建项目,并同步推动文化康养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康养基地,双方经过沟通和探讨,结合佛教文化重新恢复创制了寺院茶——“崇觉罗汉茶”,并且作为松阳崇觉寺的茶品牌,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茶统筹”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契合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一带一路”、共同富裕、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等党和国家重点战略全局。茶名由杭州灵隐寺住持光泉法师确定,并亲自为“崇觉罗汉茶”挥墨题写。未来,松阳将以文化和科技赋能茶产业升级,以茶为媒,提升外界以及市场对松阳茶品牌的形象,同时引导当地茶产业进行文化赋能和品牌化升级。

崇觉罗汉茶富含的佛教思想

崇觉罗汉茶源于八百多年灵隐寺和崇觉寺的一段法缘。每年五六月份,崇觉寺前的罗汉松结出幼果,一颗颗罗汉松幼果形似虔诚的拜佛童子,让人称奇。罗汉也是佛教中修行的一种境界,是指人们通过修行进入一种达到跳出生死轮回,进入色相空明的一种果位。世俗文化中对罗汉松的定义是:智慧、长寿、安康。所以以罗汉茶定茶名即融合了禅文化,有符合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期望。

崇觉罗汉茶作为寺院创制的茶,从制作工艺考虑到饮用对象是出家僧人,僧人食素,相对清淡。因此在原料制作上尽量选用茶氨酸含量高的嫩芽。同时增加萎凋和发酵的工艺使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降低对人体肠胃的刺激性。这款茶冲泡后呈现出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香醇口感,品饮时给人带来似红似绿,又非红非绿的独特体验。促发人们对《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种禅意体验。色泽上因为有轻微发酵的工艺,茶叶经过酶促氧化反应使茶汤呈现出佛光金汤的效果,让人品饮时顿生敬意,从而增加茶的禅文化体验感知。这种佛光徜徉的效果来自于茶叶发酵的一种产物:茶黄素,又称茶黄色素,被誉为茶中的软黄金,是一类多酚羟基具苯骈卓酚酮结构的物质。在抗氧化、防癌抗癌、降血脂、抗心血管疾病、抗菌及抗病毒方面显示出积极作用。因此,崇觉罗汉茶真正成为了一种精神与物质完美结合的健康饮品。

最后在包装形式上,崇觉罗汉茶的包装设计灵感来自于古代线装书籍,类似古代经书。给人以古雅、端庄之感。打开包装呈现产品仿佛在翻阅古籍,让人有一种文化的庄严感体验。

崇觉罗汉茶的加工技术

崇觉罗汉茶的鲜叶特性

松阳县位于北纬29°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域内山川纵横,八山一水一分田,属于适宜茶叶生长的地域。当地原生茶种为小叶种茶。松阳县种植利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一般情况百姓会在田埂或者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方种植茶叶,百姓俗称为“田坌茶”或“土茶”。

一直以来原生小叶种茶是当地百姓种植和利用的主要茶种。种植方式以采摘茶叶籽进行播种繁殖,属于有性繁殖法。由于茶叶是一种容易变异的植物,所以有性繁殖的原生茶种又通常被称为群体种茶,鲜叶的品质不同、叶片大小、出芽早晚、内含物质等都不相同,但采摘一起制作成茶犹如一次浑然天成的拼配,呈现一种特有群体特征,有独特的地域风味,这种原生种茶经过千百年进化更加适宜当地山水自然环境,相当是土生土长的土著茶,更能体现当地自然风土特征。

崇觉罗汉茶的制作

崇觉罗汉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步:标准采摘,选用当地山区原生茶种进行自然生态化管理,海拔在300-900米茶山为佳。严格遵循自然农法种植,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当茶芽长到一芽一叶初展时开始进行人工采摘。海拔太高茶叶受到紫外线影响不利于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聚集。

第二步:摊晾萎凋,将采摘好的茶芽均匀摊在竹筛或者萎凋槽中进行,竹筛中厚度不宜超过1厘米,在萎凋槽中不宜超过3厘米。根据制作时的天气情况合理控制其失水节奏。其间要进行3-5次充分翻动,以保证茶芽的均匀萎凋。失水率控制在50%左右,时间控制在8-12小时左右。

第三步:揉捻,目的是使茶叶的细胞壁破坏,让茶多酚和多酚氧化酶接触,从而产生酶促氧化反应,同时这也有利用于茶叶做形。揉捻程度控制在中等,以条索紧卷为佳。

第四步:酶促氧化(发酵),需要保证在高含氧量,温度不要超过30℃环境下低温发酵为佳。当茶叶出现梗部微红,发酵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茶叶散发出淡淡花香即可停止。

第五步:初干,需要在滚筒中进行,高温作用下氧化酶活性被钝化,水分散失,茶香被锁定。旋转的滚筒干燥使茶叶呈现螺形卷曲状,其形似佛祖的头上卷曲的肉髻,这在佛教中是法力和福相的具象化形式。这一步是做形的关键,需要合理控制程度。

第六步:复焙,初炒后的茶需要静止3-5天,等待其水分重新均匀分布。复焙前期温度控制85-90℃左右,使茶叶完全干燥。最后将温度上升到110℃左右持续15-20分钟通过美拉德反应让其香味激发。

最后冷却静置,精选后进行包装。

崇觉罗汉茶的生化指标研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别测定了松阳相同鲜叶原料加工成绿茶、罗汉茶和红茶的生化成分。罗汉茶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茶类,印证了其茶汤口感鲜爽醇和,水浸出物和绿茶接近,内含物丰富的结果;酯型儿茶素明显低于绿茶,涩味得到显著改善;茶黄素含量也处于另外2类茶之间,说明有明显的内质成分区别。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三类茶的香气,发现香气最高的样品为罗汉茶,达到0.04%,分别为红茶和绿茶的1.38和3.58倍;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茶类香气总量,很好发挥和保留了其品质。

崇觉罗汉茶的特色优势与意义

崇觉罗汉茶的开发是对历史文化记录的一种传承,也是现代制茶科学和中国佛教文化的一种融合创新。为地方茶产业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积极挖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当地特色生态茶资源优势结合现代茶叶研究科学和包装艺术,将传统的制茶变成了一种表达禅文化和宣传地方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让人们不仅仅能体验到茶的色香味形,还能感知到茶所承载的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时代之下,我们要让中国传统的茶叶以更加丰富精彩的形象展示出来,给更多的人带来美好、健康和文化上的体验。崇觉罗汉茶的创制也将助力提升松阳茶的品牌美誉度,同时为松阳当地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种探索实践的样板。让茶产业继续为新时代下促进当地山区百姓增收、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而持续赋能。

作者单位:浙江陆和茶业、杭州灵隐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茶学系。

责编:Chloe

文章选自《茶博览》杂志2022年第8期。

来源: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