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话苏茶

溧阳天目湖茶叶研究所茶园的喷滴灌系统

8月17日,旱情和高温已经达到一个危险的阈值区。缪惠民谈起那十多天的紧张状况时提及,他从农机仓房里找出一台快10年没用的汽油机水泵,交给一个来求援的农户,如果再不进行人工浇水,这个农户家的茶树就有可能会被高温干旱日灼晒焦枯死。

8月中旬前后四、五十天时间,是江苏茶园的至暗时刻。先是今年的梅雨季节出现了罕见的“空梅”,也就是无有效降雨的梅雨季节,之后连续出现长达51天的持续干旱和高温天(超过35℃)。

8月17日前后气温超过40摄氏度,茶园开始快速出现焦叶枯枝,面临茶树死亡可能。据缪惠民的天目湖茶叶研究所记录显示,当天早晨5点30分开始,茶树就开始接受高温强光照射,一直持续到傍晚太阳落山,温度基本止在40℃左右。这种情况遍及整个苏南茶区。

缪惠民之所以闲置多台汽油机水泵,是因为2013年前,天目湖茶研所的200多亩茶园,在项目扶持下投资建设了水源工程和茶园喷灌设施系统,2013年高温干旱就启用了茶园喷灌浇水,发挥了作用和效果。今年从7月8日开始,缪惠民的茶园正式启动了这套喷灌设备设施,这套系统连接5个大小塘坝水源和泵房,跟踪茶园土壤墒情早晚时段进行二次给茶树喷水补水。目前看,整个茶园的损失相比其他传统茶园要小的多。

​金坛鑫品茶业现代化水肥一体化茶园

在金坛,鑫品茶业也有很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系统,规模要大的多,有2000亩左右,标准化程度高。据反映,这次受灾程度也较其他传统茶园小,茶树枯死的数量不多。

据某业内人士估计,溧阳、宜兴、句容、金坛、溧水、高淳,包括镇江、扬州等地的茶园,明年减产已成定局,从8月24日降温降雨以后至今,茶树恢复萌芽瘦而小,零落不繁茂,进入9月茶树生长进入缓滞期,枯死的茶树加上受伤的茶树叠加,明年的萌芽数量必将减少,有的地方减产幅度估计要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茶树本是耐旱作物。但今年凶猛的干旱和高温让许多传统茶园猝不及防,既没有灌溉设施,没有塘坝,甚至没有水源,也没有组织人工浇水。根据目前的情况看,这类茶园损失惨重。但管理精细规范,排灌设施健全的茶园基本挺了过来,避免了茶树死亡和损失。今年茶农受高温干旱气象灾害损失教训,引起了茶园业主,对高标准茶园基础设施配套投资和建设的普遍重视。

江苏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积极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这是该体系首席专家王润贤教授主持的江苏茶科园标准化茶园建设示范园。

超过2013年的旱灾和高温如此严重,以至于使苏茶的业内人士的思路和视野越过苏茶本身。一个基本事实被明确提出,相对于大农业和全国茶产业,苏茶是一个边缘的小产业群,茶园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成本居高不下。相当一部分茶园无基础设施、建园标准低。只有少部分茶企靠项目扶持及自我投入,建有配套基础设施标准较高的茶园。

这次灾害也将在产业层面客观上启动淘汰机制。许多管理粗放的传统茶园或将被终结。挽救茶树、增加设施以及实施标准化都将需要大量投入。极端天气还将继续增大产出和效益的不确定性。据水利部网站9月5日消息,9月份长江下游的有效降雨仍然比往年偏少,台风对江苏的旱情缓解助力不明显。江苏茶园秋冬面临的气候考验并没有结束。有实力的茶园挺过这波劫难会获得更大的主动和收益。

苏茶的根本出路问题也再一次被激活。苏茶在全国茶业中体现的基本特征是小型化、精细化、名优茶(高价茶),它的背后是大农业、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实力和新的业态牵引客观上是没有出路的,传统的苏茶产业已走到了十字路口。

综合业界人士的思考,新的思路之一是对政府作为的反思。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农业越需要政府的扶持。回头看此次天灾不难发现,许多设施完备的茶园往往是那些享受政府项目支持的茶园。大农业由于受到政策的长期大力支撑,粮食作物基本抵抗住了今年的干旱高温危害。苏茶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政府的普惠政策持续扶持,注入生机和后劲。

思路之二涉及业态转换。包括全球化跨文化交流、东西部跨地域协作、多层次跨产业融合,以及江苏新型茶企自身升级转型再造。苏茶在传统时期引领了国内茶产业的壮大和品质提升。如今,正如有的业内人士所言,茶园减产并不代表茶园主减收,江苏经济已经达到这样一种地步:茶园内的损失完全能从茶园外获得弥补,这是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一种能力。苏茶应该为中国茶业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开辟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得更广泛的收益,事实上也是苏茶的出路所在。

这是2019年5月8日来自江苏、山东的专家团队视察南京雅润茶业轻基质穴盘茶苗良法种植示范园。

来源:苏茶七君子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