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黔茶事,山海相连”——看年轻一代如何助力茶产业!

茶产业的未来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年轻人们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到茶产业的发展中。有回乡办茶企的年轻人,也有做茶叶科研的年轻人,有不遗余力做茶文化传播的年轻人,也有虽然不在茶行业,但是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助力茶产业的年轻人!

今天,让我们看一看上海大学“沪黔茶事,山海相连”暑期社会实践暑期团的年轻人是如何助力遵义茶产业的!

实践团队自6月起便开启了对遵义茶产业的调研,为本次暑期之行做足了准备,并且“兵分两路”从销售与产茶一线两个方向出发,通过实地调研与献计献策,助力黔茶产业振兴。

2022年7月10日许,上海大学“沪黔茶事,山海相连”暑期社会实践暑期团从上海启程,正式开启了他们的遵义暑假之行。

以下是他们的实践报告内容

沪黔茶事

山海相连

乡村振兴与“遵义红”茶产业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实践主题:为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发扬习近平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实现沪黔两地联动效应,推动贵州产业振兴,2022年7月10日许,上海大学“沪黔茶事,山海相连”暑期社会实践暑期团从上海启程。

团队介绍:本项目团队16位成员均为上海大学在校生,专业横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电影制作和管理学等不同背景,分工明确,架构清晰。由上海大学国际部党委组织员刘坤坤女士、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潘璋敏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勇安教授等担任指导老师,予以宏观指导和专业支撑。

项目背景:自2013年沪遵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坚持把对口协作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和光荣历史使命。上海与遵义密切配合、合力攻坚,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上海市的倾情帮扶下,遵义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实现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地的新跨越。本项目响应国家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战略转移,在上海对口帮扶遵义政策撤离的背景下,代表上海大学作为民间力量持续助力沪黔联动。

Part1 :

沪黔联动:双管齐下,两支小分队追溯全产业链

自6月起,实践团队开展了多次会议对遵义红从茶种品质、茶叶品牌文化、网络渠道考察等多种角度进行线上调研,并阅读相关文献。

7月10日-15日,上海调研小分队正式启程,从销售端入手。实践团正式开始访谈调研,先后与黔茶消费扶贫旗舰店负责人进行了谈话,走近了上海茶城黔茶交易中心。通过先期文献阅读、实地走访和访谈,实践团意识到黔茶出山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试图在政策撤离的背景下,帮助黔茶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以完善品牌建设与提升其影响力的形式,助力黔茶产业振兴。

图1:团队成员在上海开展三方调研

7月15日-8月,贵州湄潭调研小分队接续上海小分队思路,沿着“遵义红”产业链回溯,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黔茶生产线的上游。通过对话产业负责人,团队先后探寻了“遵义红”贵州茶叶的品种开发、生产、品牌打造与销售渠道。被当地茶海盛景震撼的同时,实践团了解了黔茶销售的经验与困境,坚定了帮助黔茶出山的决心。

图2:团队成员参观访谈祥农直播基地了解遵义红的电商营销

图3:成员与兰馨茶叶有限公司新营销部门负责人了解遵义红销售情况

图4:团队走访湄潭县龙头国有企业“茗城农商旅”集团

Part 2:

品牌升级:从单个团队的创意到掀起联合高校的创意大赛

7月中旬起,基于在两地调研成果总结——遵义红在品牌塑造、宣传推广方面的困境,研传身教团队决定帮助品牌打造年轻化市场中的IP营销方案。实践团完成了卡通人物形象“遵小意”的设计,并为其量身打造了短视频宣传片剧本初稿。成员们第一次和活灵活现的“遵小意”会面,大家都感到亲切又激动。

图5:“遵义红”茶叶品牌原有包装

图6:实践团队宁建民与周少卿主力打造的“遵义红”品牌年轻化IP“遵小意”

“遵小意”概念创意视频

7月22日,团队再次深入访谈上海黔茶扶贫店“黔世今生”时,就IP遵小意创意与负责人交流,负责人认为“反内卷”的小镇奋斗茶“遵小意”符合当下茶叶市场趋向。同时,湄潭小分队将“遵小意”创意交予湄潭共青团委、管理“遵义红”公用品牌的湄潭茶叶协会,茗城农商旅公司负责人等获取一致赞扬。

图7:团队对上海的贵州扶贫展览馆 “黔式今生”负责人深入访谈,并将遵义红IP“遵小意”交予负责人得到赞许

但在一片赞扬中,小队成员们却陷入疑虑。根据调研得出,“遵义红”乃至湄潭整个区域的核心困境在于地方文化品牌、地方茶叶品牌建设不足。但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有限的,十六个高校同学们如何为遵义红公用品牌建设发挥最大效力?

由此,小队成员多次开会,头脑风暴。1. 如何切实帮助湄潭县的两大公用茶叶品牌“遵义红”“湄潭翠芽”打出美誉度、品牌附加值?2. 如何发动更多的年轻人主动了解湄潭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如何让高校学子,学以致用,创意转化,助力乡村振兴?3. 如果十六个同学能够就调研出的“遵义红”茶的困境拿出一套创意的营销方案,那么如果更多年轻人参与,是否能在竞争中选出最优、在比赛中扩大影响?经过一个接一个问题的讨论,最终小组完成了高校茶文化宣传创意大赛活动策划方案及其海报,并将提案交由湄潭县团委、湄潭县茶叶发展中心、湄潭县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获取支持;目前,我们正在等待下一步活动赛事继续筹备推进。

图8:高校茶文化宣传创意大赛活动海报

Part 3:

产业兴旺:从保民生到茶旅融合发展——政策建议书

7月15至17日,团队成员进一步深入了湄潭产茶一线,走访茶农,了解了其诉求。“沪黔茶事,山海相连”。疫情下,黔茶通往上市的销路被阻碍,茶农们几乎束手无策。在调研人员看来:在湄潭等产茶大县,茶叶作为支柱性产业,尤其需要发展多种副业,以增强整体经济结构中的抗风险能力。而这种产业融合发展与民生息息相关,要推动不仅需要深入具体的农户、基层民众。更需要政府统筹资源,通力布局。

图9:团队成员与茶农交谈

图10:湄潭县茶科所夏茶采摘工作

因此,调研人员认为,湄潭县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提倡发展、打造“乡村游”战略。积极建设地方文化形象,使得茶旅融合下的文旅副业成为当地经济新的驱动点,丰富茶农收入构成来源,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增强整体经济结构抗风险能力,实现在疫情常态化下,发挥利好,吸引国内居民周边游、信息化增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于是,湄潭小分队展开了第二支线——茶旅融合调研小分队调研进程,就当地中国茶海、象山茶博园、天下第一壶等茶旅景区及其湄潭县文旅局负责人进行调研访谈。

在景区考察过程中,实践团湄潭小分队的成员们感叹着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惊人进展同时,就现存茶旅的不足,如景区设施、宣传推广、商铺入驻等问题提出多方面的建议。“定位是一个语言概念,是钉子,将这个钉子钉入消费者心智的工具,就是视觉锤”。实践团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小伙伴引用了艾•里斯的名言,强调了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为了打造一把强有力的“视觉锤”,实践团成员们决定多管齐下,在扩大原有茶叶公用品牌打造大赛范围,增强湄潭地方文化品牌建设的地位,鼓励同学们集思广益。同时,实践团成员们还为湄潭县政府拟定了贴近实情、有针对性、实践性强的政策建议书。

图11:实践团队成员拍摄的中国茶海景区风光

图12:中国茶海景区的木地板有待修缮

图13:团队走访湄潭茶叶博览公园

图14:团队走访中国茶海景区

Part4:

群策群力:成果分享,扩大影响——遵义市大学生“三下乡”分享会

8月13日,实践团湄潭小分队协办参与遵义市大学生“三下乡”分享会。该总结大会由贵州遵义逐鸿小分队主办。湄潭小分队成员代表上海大学,与南京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四支实践团队协办会议。在分享会中,小队人员分享调研成果,并号召大家共同参与实践,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图15:“三下乡”分享会讲述湄潭政府茶产业发展规划

图16:“三下乡”分享会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的合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团队成员们的一致努力下,我们的项目不仅在分享会上大放异彩,还获得了上海市和遵义市多家媒体的支持和报道。截至目前,已有遵义日报、遵义晚报和上海大学文学院对“沪黔茶事,山海相连”项目进行报道。

实践感想

组长 钟雨淅:

“世界史因其研究对象既是存在于过去的时空,目光又投射向外域。因此经常会被质疑“世界史”有什么用。研究拉丁美洲史,长期埋首于理论、史料的我,如果缺少内心的关切与有待求索的问题就会陷入虚无。因此,这个假期我组建地方茶产业考察小队,并担任组长,带领调研黔茶(贵州茶叶)如何经由上海市进行茶叶外贸出口。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深入理解了乡村振兴的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帮助思考其外销策略。同时联合同学策划概念片拍摄、讨论分镜,研究IP打造。经由此次,我明确了自身的研究课题,并相信视线越是投向远方,脚就越要要踩着实地。这样学术的产出才会具有理论关怀,成果禀赋现实意义。”

组员感想节选:

“刚开始,我质疑自己作为渺小的个体,究竟能有多大力量。但随着调研推进,我了解到品牌定位和运营在茶叶销售中的作用。同时,政策建议书的写作得到了各方支持与鼓励。” ——林昱辰

“撰写成果册、整合各项汇报材料和立项答辩稿的工作看似枯燥而乏味,实际上是诠释项目意义最有价值的产物,不禁乐在其中。”——李欣泽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一名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希望在将来能以自己所学助力乡村振兴。”——薛至言

实践展望:

疫情下,为考察“沪黔联动”效应并推广遵义红茶叶,自成立起,不论风雨还是烈日,实践团已走过快整整一个季度。项目的推进不易,但有成员们的同心协力,一切努力都显得熠熠生辉。用青春践行初心使命,在未来,“沪黔茶事,山海相连”项目一定会乘风破浪,越来越精彩!

来源/上海大学文学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