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云雾出好茶 风过云硒茶飘香

峰连天际边,茶香云间绕。云上丹寨,云硒茶香。

盛夏的丹寨茶园,千山翠绿,丛丛茶树如五线谱般延伸开来。采茶人腰间系着茶篓,指尖跳跃在茶树之间,动听的苗歌在茶山回荡。


这是喜悦的歌儿,这是丰收的歌儿,这是发展的歌儿……

近年来,丹寨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更鼓了。

目前,全县共有茶园12.19万亩,覆盖69村3.8万人,带动1852户6482人脱贫,茶叶注册企业57家,合作社28家。今年茶叶产量预计5900余吨,全年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

丹寨县地处云贵高原,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与多云雾,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硒、锌元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丹寨县发展茶产业提供了基础。


2007年,丹寨县获“中国富硒、锌茶叶之乡”称号。自2009年起,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2021年获“年度智慧茶业样板县域”称号,是贵州省43个重点产茶县之一。

荒山变茶园壮大茶产业

“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杂草丛生,我就在这里开荒种茶,现在山变绿了,我们日子也好了。”南皋乡湾寨村村民姚茂红指着面前的800亩茶园说道,黝黑的面庞上泛着微笑。2002年,农林专业出身的姚茂红通过政府号召,在海拔1000米的湾寨养雅开荒种茶,这一干就是20年。“目前,基地有福鼎白茶450亩,安吉白茶1000亩。今年茶青卖了3万斤,纯利润都有100万呢。”姚茂红告诉记者。不仅自己有了收获,茶园每年能带动上千人次就业增收。“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我们的辛苦就有意义。”姚茂红说。与姚茂红一样开荒种茶的还有丹寨县80后“女茶人”杨梅。从开荒到种茶再到成立公司,杨梅的茶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特到优的“华丽蜕变”。


走进杨梅的茶叶生产车间,宽敞明亮,工人们正忙着生产茶叶,阵阵茶香扑面而来。杨梅的企业目前已发展茶叶基地3000亩,分布在丹寨县龙泉镇、排调镇和兴仁镇,拥有3500平方米的现代茶叶加工厂,生产的红茶和绿茶年产量达200吨。因为良好的品质,杨梅的茶叶已被订购一空。“众多国内外知名茶企慕名而来,他们的‘硬指标’只有一个,就是茶叶必须达到‘欧标’(欧盟出口标准),而我的茶叶,已连续5年检测均达到国际欧盟标准。”杨梅自信地说。

一片小叶子,撬动大产业。每年,公司务工工资支付实现成倍增长,从2018年的100多万,涨到2020年的250多万元,到如今300万,公司每年拿出50万分红,土地流转费达到了40万,全县30个村近500多户群众直接受益,间接带动了近千人增收。茶产业已成为丹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目前,全县茶叶产业已覆盖6个乡镇69个村3.8万人,带动脱贫1852户6482人。


茶从云端来自带生态香

牛角山茶场位于丹寨县排调镇牛角山上,始建于2002年。基地海拔在1500米左右,群山叠翠,涧溪纵横,土质肥沃,无污染,全年有230多天云雾缭绕。眼下,茶园每天都有上百名茶农采茶。龙明彪是这片茶场的主人,常年稳居茶山,自2013年起,龙明彪就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扩建车间、更新设备。“这里土质、环境、空气没有一点杂质,茶叶质优味醇、很受茶商追捧,价格也不错。”如今,龙明彪700余亩生态茶园,每年能实现干茶产量约1万斤,年收入超过160万元,远销广东、河北等地。

好生态,孕茶香。丹寨茶,“住”绿色屏障。丹寨县地处北纬26°05′-26°26′之间,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森林覆盖率70.6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茶叶发展条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发展生态有机茶叶的天选之地。丹寨茶,“吃”优良土壤。丹寨县被誉为“中国富硒锌茶叶之乡”,土壤里富含“抗癌之王、生命之花”的硒锌微量元素,茶园的茶叶生长于此,天然富含硒锌元素,品质有保障,经得起285项严苛检测,获得欧盟SGS认证。万达集团成功打造了“丹红”“丹绿”两大茶叶品牌。丹寨茶,“吸”生态精华。茶区周边主要以农业为主,无工厂污染、噪声污染及污水排放,远离喧嚣。茶园管理严格,坚持生态无污染,坚决不使用草甘膦等农药,制作过程工序规范,叶不落地,让消费者喝上一杯干净茶、放心茶、安全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凸显了质量优势,积蓄了良好口碑。


今年以来,全县茶园种植面积新增3000余亩,形成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目前,有茶叶合作社28家,家庭农场8个,5000多户群众实现持续增收。认领一亩茶收获一座山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更多人知道丹寨茶,认识丹寨茶,喜欢丹寨茶,这是丹寨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丹寨县认真“把脉问诊”,创新产业发展思路,2018年由丹寨万达小镇探索推出新型扶贫公益项目——丹寨扶贫茶园,通过社会公众线上认领茶园,以销定产带动种植、加工环节良性发展,并让村民直接参与整个茶产业链的务工劳作,实现人人能就业,户户有增收。“每年采茶季,我可以收入3700元左右,经济负担减轻了许多。”村民潘晓梅说。


今年3月,2022年认领一亩茶园活动也正式启动。茶园的开采,实则也牵动着千里之外一群人的心,他们不仅可以领到今年采摘的新茶,还能帮助一户农户增收致富,而马寨茶园也迎来一批又一批热心“主人”前来认领。浙江梁先生今年认领了一亩茶园。在他看来,认领茶园的方式非常好,既能做公益,又能喝好茶,两全其美。“我还号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参与进来,把这份爱心延续下去。”谋篇布局,立足长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茶文化旅游异军突起。丹寨县以茶为媒,加强茶企引导,共享优质旅游资源,打造结合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农旅结合生态产业链条,将蜡染、刺绣、银饰锻造、斗鸟、苗族古歌等非遗文化及手工技艺展示与茶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茶、文、旅融合为一的特色产业发展新业态。

今年入春以来,自驾前往丹寨马寨茶园的游客也多了起来,茶山上,游客挎上竹篓,走进茶园,一边体验采茶的乐趣,一边摆出各种姿势拍美照。制茶区,大家体验杀青、揉捻、烘干等制茶流程。累了,泡上一杯好茶,赏自然风光,好不惬意。“我自己喜欢喝茶,这里茶叶价格也不贵,我到这里旅游边品茶边欣赏茶园美景,特别放松。”游客吴先生说。据了解,2022年万达丹寨茶园运营管理面积共4063亩。截至目前,共有6710人和586个单位献出爱心,累计认领茶园6103.1亩,公益认领款总额累计3010.19万元。浓郁茶文化匠心出好品

“苗家阿妹采茶忙,木叶回荡绕山梁,十指翻飞茶树上,嫩芽落在竹娄间......”这是一首丹寨本地人耳熟能详的茶歌,苗族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饮茶成俗,在苗族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庆娱乐等社会交往中,处处离不开茶。茶滋育了丹寨一方水土和民风。农民小憩饮茶,亲朋相聚品茶,茶商搭台斗茶。


每年春天,丹寨县城关第二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到茶园体验采茶、炒茶活动。“希望学生们知茶,了解中国5000多年的茶文化。”该校老师王光秀表示,通过体验活动,能让学生们感悟中华文化,在品茶习茶礼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丹寨三泉茶业有限公司,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组织开展斗茶活动,与县内茶商们“碰撞”几番,大家冲茶斗茶,分享种茶、制茶经验,就在本月揭晓的第十届“黔茶杯”名优茶评比获奖名单中,该公司凭借“三泉牌丹寨白毫银针”斩获“特等奖”。“我们得这个奖,就是我们几个斗茶‘斗’出来的,越斗越勇,茶叶品质越来越高。”公司负责人张记乾说,今年,公司产出茶干2万余斤,产值300万元,远销北上广。带动150户农户就业增收。

今年3月,一场以“丹调春茶”为主题的品茗会在丹寨万达小镇举行,丹寨名茶“丹红”“丹绿”相继亮相,宾客们一边品味茶韵,一边交流茶道,感受丹茶魅力,茶香四溢,热闹非凡。

“丹寨茶叶泡出来的茶很清澈很漂亮,口感特别好,这里茶馆也多,茶文化十分浓厚,喜欢丹寨,更喜欢丹寨的茶!”广东游客赵先生为丹寨茶点赞。


树立茶品牌抱团闯市场

游云上丹寨喝云上硒茶。丹寨县常年雨水充沛,云雾缭绕,空气新鲜,土壤中富含“抗癌之王、生命之花”的硒锌微量元素,据检测,丹寨硒锌茶产品中硒的平均含量为0.14mg/kg、锌的平均含量为95.5mg/kg,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硒、锌产品。2007年被列为中国硒锌茶叶之乡,2018年列为省级硒锌茶科技示范园区。茶产业要发展,抱团取暖外,还要形成品牌,才能提升竞争力。在品牌建设上,丹寨县主推“丹寨云硒茶”公共品牌,目前,全县授权使用企业数量达26家,“云硒茶”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对丹寨茶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渐体现。“丹寨云硒茶”公共品牌推出后,丹寨县成立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形成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公共品牌代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走向,是重要的文化元素载体。“如果放弃了公共品牌的引领作用,它在基层的发展就失去了根本源泉。”丹寨县茶产业办主任蔡武钊表示,公共品牌对服务地方茶叶产业发展、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和文化振兴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推动茶产业区域公共品牌发展,实现茶、文化、旅游三产业融合发展。丹寨县正在规划打造一批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茶文化及地域特色的生态茶旅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茶旅文化、茶旅品牌、茶旅产品一体化,以旅兴茶,以茶促旅,拉动经济发展。“十四五”期间,丹寨县茶业种植面积将扩增到15万亩,茶叶年产量0.7万吨,计划打造龙泉—排调—雅灰、龙泉—兴仁—南皋沿线高标准绿色茶园长廊,力争与万达集团合作发展高标准茶叶基地5万亩。目标已明确,丹寨县正提档加速,走实走稳“一县一业”的茶产业发展道路,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丹寨县融媒体中心 张燕

通讯员 丹寨县人民武装部 陈丹江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