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门道茶仓——时间的味道》与作者一起,打开时间的门,在缕缕茶香中回味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近来拜读了张齐岩女士《门道茶仓——时间的味道》一书,最初拿到手中时,映入眼帘的是橄榄绿色的封面,这对于一个“非传统颜值控”来说,已经开始加分了。颜色分明的装订、书页中不时出现的卡片、没有见过的老照片,翻过一遍,初印象满分,我决定好好读一下。

卷首几张普洱老茶的图片,让我意识到这本书不是普洱茶知识科普,也不是普洱茶饮用指南,它仿佛要带我打开一个普洱老茶的世界,告诉我如何与它相遇相知,又如何爱不释手,为之痴迷。

首章取名“自然的馈赠”,讲到了作者与普洱老茶的相遇,“每次遇到,我都格外珍惜,这是真正的‘一期一会’。”

阅读Tips:想了解“号级茶”、“印级茶”故事的朋友可以去阅读首章第五节“一带一路上的茶香”,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知道老茶的秘密。

因为茶,作者结识了来自马来西亚、俄罗斯、英国、法国等世界各地的爱茶人,在伦敦举办高端茶会,在法国走访当地酒庄。

等等。。。红酒?普洱茶?

是否异曲同工呢?

“世界上,唯一与红酒内核接近的,就是中国的普洱茶。普洱茶同样讲究原产地,不同产区山头原料的口感和品质区别明显,而且原料的口感和品质与那年的气候相关。红酒讲究酒庄,普洱茶的品质也跟茶厂的水准密切相关。此外,尤为重要的是,普洱茶后期仓储的影响与红酒的窑藏品质如出一辙,一个好的转化环境,是成就绝佳滋味不可或缺的条件。”

品饮普洱茶,体味自然与时间的力量。

“龙马同庆号”的故事

作者与“龙马同庆好号”二见钟情,一见所遇“并非良人”,二见心生欢喜。因为这款茶,结识了王女士,慕名而往,打包归来,如获至宝。岂料出差时落在了酒店,几年后得知,落下的那饼茶被酒店转赠给一位爱茶的高僧。更神奇的是,几年之后,两人在寺中的茶室共饮一道红印普洱。一饼茶,辗转三处,始终被有缘人珍视,从未被辜负,想想这奇妙的缘分,也终是让人释怀。

“平衡”,普洱茶也要“Balence”

很喜欢作者的这几句话,“世间万物,平衡最美。时间,化去霸道,磨去棱角,调和滋味。一杯普洱茶,蕴含着万物的最高法则。”

将普洱茶比喻成交响乐,很有趣,“平衡”由此产生。“茶山提供了高低不同的印度,茶厂的技艺像是把这些音符谱写章法有度、流畅悦耳的曲子。谱写的过程便是茶的拼配,是茶厂秘而不宣的配方。”一直都知道普洱茶讲究山头、讲究年份、讲究等级,对山头纯料的执著好像从一开始就立在那儿,总觉得“拼配=不纯”。但是如果用交响乐的原理来解释,一下就“豁然开朗”了。采众山头之长,集韵味于一身,高低相融,春尖之鲜润、谷雨之厚重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然后在时间的跑道上,成为最终的赢家。

普洱茶与交响乐,体味平衡中的美感,感受时间中的回味。

理科朋友的最佳普洱茶读物

翻到这本书最后的附录,“门道干仓茶的转化密码”,真是太惊喜了。想系统了解普洱茶原料、工艺、转化及仓储的朋友们不容错过。这里没有大段的文字描述,却用几张带有时间轴的图给你解释的清清楚楚。

阅读tips: 普洱生茶,干仓存放,10-30年品质稳步上升,30年左右达到顶峰;普洱熟茶,入仓后品质逐渐醇化改良,存放5-6年之后达到最佳品饮期。从10年开始,熟茶品质呈下降趋势。记住了这几个时间点,再品饮普洱茶就不会出错了。

干仓湿仓贮存过程中的茶香变化,有图有真相,看懂了这几个图,出去喝茶也可以和茶友们聊上几句。为什么30年左右的普洱品质最佳?看香型变化就知道了。

合上书页,回想书中作者与普洱茶的故事,看着关于普洱茶陈化和贮藏的笔记,很是喜欢。普洱茶陪伴了作者的成长,作者也见证了普洱茶的“华丽转身”。

爱茶人,总是幸运的。愿文字那头的你,也能喝到心怡的好茶……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