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龙门黄茶最好的献礼:“特别金奖”百里挑一

最近,在有四川、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黄茶主产区的123款传统黄茶参加的“蒙顶山杯”第七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中,四川龙门云茶业公司选送的“龙门云牌”龙门黄小茶一举摘得“特别金奖”桂冠。


该项“特别金奖”完全是“花中选花、百里挑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首先,开创了彭州没有黄茶品类的历史;其次,充分肯定了龙门山黄茶的优良品质,让寂静千年的茶山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也再一次印证茶圣陆羽《茶经》中那句“剑南,以彭州上...”;再次,此乃龙门山镇湔江源村茶产业发展的第一声礼炮,为茶产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茶友们都欢欣鼓舞,特别让年轻的茶友们喜出望外——多了一款名茶选择,只是相见恨晚。梳理“龙门黄茶”赖以生存的优良环境及其悠久历史,乃实至名归,是顺理成章、必须的。

优良环境出佳茗

距彭州市区38公里湔江上游、北纬31°的神秘地带龙门山,横卧在成都平原和川西高原之间。天然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气候,自古以来盛产茶叶,五代毛文锡《茶谱》记载“彭州有蒲村、堋口、灌口,其园名仙崖、石花等,其茶饼小,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据说当时的成茶品就有黄茶的工艺。

“特别金奖龙门黄茶”出自优良环境的龙门山。龙门山全境皆山,层峦叠嶂,土地肥沃,植被率高,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得天独厚的气候与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茶树生长、孕育高品质的有机茶;加之龙门山高海拔、多云雾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野放老川茶跨越千年的生态优异品质。

龙门山古称茶坪山,自西汉起就有关于龙门山茶文化的记载。“野放茶”,茶圣陆羽《茶经》早有记载:“野者上,园者次之”;《茶经》中还明确记载“剑南以彭州上”,从而奠定了彭州茶应有的地位。

传承悠久茶文化

近些年,龙门山镇领导空前重视湔江源村丰富的抛荒茶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生态、有机、高山健康茶的产品定位,以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要求,高标准提升龙门山茶的品质。

龙门山镇湔江源茶文化产业园规划2000亩,由种植基地、生产基地及茶文化传承基地三大部分组成,以培育更高品质有机茶叶为目标。园区保留和梳理了湔江源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茶树,传承湔江源村独有的历史茶文化。新茶园先后引进福鼎白茶、金观音、金牡丹等国家优良品种十余种,按现代化标准茶园要求,高标准建设良种示范基地100余亩,形成集种植、生产、体验、科研、科普、康养于一体的“茶园综合体。

提升特色老川茶

龙门山还具有稀缺的老川茶资源,老川茶泛指自古生长在巴蜀地区,经漫长的自然演化、物竞天择后,遗留的群体种茶树。老川茶进入秋冬后,休眠期长、发芽晚、内含物质丰富,具有苦涩味较轻、口感醇厚等特点。最重要的是野放茶生长环境自然、人工干预少、营养累积多,茶香更为馥郁。

龙门山优质的野放老川茶,叶芽细嫩,叶似花瓣,富含氨基酸,茶汤色泽醇正,茶香浓郁,入口鲜醇。龙门山人沉淀千年的制茶工艺,保留古法手工制茶工艺延续至今。《潮嘉风月记》中记载:其茶色清而味甘,微香而略苦;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茶叶串起龙门山人的生活,入口微苦,尝到最后却是回甘......

龙门黄茶原料为一芽一叶,采自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茶园,该茶园是上个世纪50-60年代点种有性繁殖的老茶林,其中有台刈茶园,也有完整保留下来的老茶林。国家一级制茶师、“成都工匠”、“龙门黄茶非遗制作技艺”,四川龙门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丽荣及其团队,在仔细研究和实践传统黄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根据龙门山茶青特点、采制时节的环境条件、各批次以闷黄程度为唯一指标,调整时间、温度、湿度等闷黄工艺,再经存放烘焙,历经三月之久将老川茶的醇香锁住,制作出“甘而不涩”的特色茶叶。“沏一壶老川茶,品龙门韵味,体会百味人生。”

来源: 茗人说茗事,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