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现在还在吹嘘纯料的,估计都会成圣人



有人在家摆长席,不收钱,上来就吃,抹嘴就走,愿意和主人说话就多说几句,不说也没事。这种事,北京有过,昆明有过。真事,纯豪侠。学古人孟尝君。有客来,左挑嘴,右嫌弃,一会味淡,一会菜少,被主人大棒赶出去。
我写公号,差不多,又不收你的钱,你爱看不看,还有人挑嘴,这是什么毛病?
在线下,早就让人大棒赶丢出门了。。。
有人说我批评他,他又怎么反转的,说的有鼻子有眼。
我凭什么批评你?
我既不认识你,更没有听说过你。一般而言,我少结交,爱思考。有人说是不会说话,的确是,我又不是你朋友,我为什么要去维护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我没有丝毫的兴趣去结交谁,你也不用妄想来结交我。
除开老茶,我基本不会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具体的茶和品牌,这是老茶和新茶市场的不同。
老茶的市场不透明,但是,可以举证。
不透明的原因是和初期的文化有关,领导喜欢,下而从之,相关的媒体更从之,传播开来,谁也不知道对错。
后面的人去举证,其实是费力不讨好,老茶有高昂的层层利差,就有层层的不透明。
市场的法则,往往和喝茶的法则区别,一个是为了利差,一个是为了好喝,立足点不一样,可是,结果是一样,这就助推了老茶文化的流传。
等到古树茶流行了,大家照老茶的翻版,反正都是人人造假,和气生财,谁又愿意去打破这种赚钱的规则?
举个例子,很多老茶都是天价,是真是假,市场未必在乎,而且也不是在普通的市场流动。(表面是)这是市场认可的一种行为。
这里有个错位的问题,茶好喝是指的品质,不是指文化,有些老茶的确很好喝,年份大家也就默许。
新茶的辨认体系则要复杂很多。
现在的古树茶更是说不清。
老茶有部分能说得清,原因是老茶行业一般来说默认勐海茶厂04年之前出品的,包装,纸张,印刷,油墨有特殊的地方,加上茶品大部分是版纳茶区的缘故,这是整个老茶行业的一个默认。
古树茶不是,说不清。
所谓纯料古树,都是指一个山头的古树茶。但是,茶区套种厉害,有10%,20%,30%的套种的小树在里面,算不算?
这就不用说刻意收小树,制作成古树的。
更不用说收台地,而非说是爬树做的。
山头外的人,如何清楚?
这估计是翻来覆去也说不清楚的。08年到12年这个阶段做纯料,是可以相信的,至少部分。原因是价格便宜,有很多茶区大树茶还不如小树茶,这之后,山头古树价格节节攀升,越来越贵,收购的都是游客,玩家,小商家,哪里又听说过品牌茶?
古树茶是典型的小众市场,被稀释了就变成了大众茶。
这道理不是浅显明白的?
2000年初期,就有人上茶山收购老树茶,当时的茶山还是传统的级别收购制度,能否做到真正的“荒野茶、抛荒茶、老树茶”是个未知数,即使有也是极少数,当时台湾人收茶,只是嘴上说说,并不付款,茶农自然不会专门采摘。
古树茶的名称之前有很多,“野生茶”、“深山大树茶”、“老树茶”、“荒野茶”等等。
规模性“古树茶”进仓是2008年开始的,2015年之后,天下无不古树。
到今天,全国各地的茶叶批发市场都成为了“山头纯料茶”的仓库。
市场上无人不消费古树纯料。
这等于说,市场造了一个概念,把这之前的茶品统统都否定掉了。。。
茶还是那些茶,名字都是“纯料,纯料,纯料。”
新茶的市场,有很多话术。
纯料,名山头,就是一种话术的工具。刻意执著于某一点,让争论与反争论于此一点,这就是刻舟求剑,画地为牢,把众人都往里面赶。
纯料未必好,有些山头的大树不如小树,否则就不会有名山与非名山的区别,就不会有版纳,临沧,思茅这样的阶梯。
有些地方的古树卖300,有些地方则要3万,这是一回事?
牛皮都是吹破的。
茶叶好不好,光是话术上的厉害,和茶叶品质丝毫没关系,这大概是普洱茶营销最重要的。


来源:吴疆说普洱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