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莲:茶道仪式感的分寸

过大地向人夸耀茶事活动中的“仪式感”,是虚张声势的巧计行为。

当人们觉得茶道内涵空虚、物资不足或精神苦闷时,他们可能就会较推崇表面浮夸的仪式来粉刷自己的匮乏,从旁人艳羡的眼光里觉得自豪而洋洋得意。

这样喝茶太假太造作,无疑是饮鸩止渴,我们看了觉得很累,也厌恶。

我们看到过的仪式感营造包括从环境或个人本身做起的都有,比如把整个泡茶场景变成繁花似锦的仙境,十八位仙女打头阵一手拿着花,一手撒花瓣,轻飘飘地走进茶席,焚香抚琴每样来一遍才开始泡茶。

把罕有品种的一种竹树迁移进市中大楼打造竹烟波月的景色,全场泡茶者与品茗者被规定只能穿白色衣裳泡茶喝茶(后来的后来有模仿者把白衣改成全穿黑)。

这都是一些将参与者突然从日常生活隔离,拉去梦幻式场景的手法,让参与者沉溺于环境的设计、仙家的装扮,摆弄着清奇的茶器具,痴迷着那般的良辰美景。与其说是仪式,毋宁更像游戏更像活动?

所谓由个人打造的仪式感,比如泡茶者要有一些特殊的举动,坐到茶席先来一个“禅定印”手印,双手平伸,手心向上,两拇指指端相拄,交互叠放于两腿间,闭目打坐一会,才开始回神进入泡茶状况。

有些泡茶者泡完茶后就要敬天拜地,将一杯茶举得高过额头,然后喃喃自语,我们才有茶喝,近乎矫情了。另一些泡茶者的做法,不厌其烦地把二十八件茶具一样一样挪出,再一样一样摆上泡茶席,最后躲进后台才重新出来正式行礼开始泡茶,这些也是造成仪式感的方式。

然而我们主张茶道仪式感必须要靠着泡茶人真心诚意而为,自然而行,献出本身洗练的风骨与修养,从而创造一种平稳安静的力量,并获得品茗者和傍观者的关注才是重要的。

泡茶人须把泡茶喝茶过程每一动作做得很熟练,要一点一滴的做出来,将自己的细节做得很深刻,全身有发光的气场,震撼所有人,这是我们认为比较实在的仪式感的做法。

必须熟练的意思,不是背诵一成不变的泡茶规程,不是叫人望而却步的机械化,但却必须熟练得知道每一个步骤的进退,知道做好与做不好的临界线在哪里,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知道“为何而做”,知道它的目的,等着喝茶的人或看的人也都理解当事人的言之有物,这样才能造就仪式感。

泡茶人要创作,创作的人须知道自己的分寸,依靠自身的某种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表达的茶汤内涵,发自内心地做,而且将之做得得头头是道,那就不一定要仰赖哪位大师的流派,也能打动人心,也能将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头上,创造出其他人无可取代的仪式感。

不知分寸的人,忙着模仿他人之行为或借他人之物装饰自己,被贪图小利,计较得失之心迷惑,如此则凝聚力不够。

真正有力量的茶道仪式感,意味着泡茶人能有条理地输送出自己内在精神对茶道艺术与美的追求,即使在日常茶饮,他亦有方法表达给众人知,或繁或简,但并非一时兴头,并非不懂装懂。

他非常熟练却非常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每一次呈献都好像是第一次那样做的样子,恒久恒常,用心真心。

来源:茶道CN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