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普洱史的精彩华章

  倚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名重天下的普洱茶历史由此翻开,作为古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行政主管地、贡茶主办地,她无疑是最耀眼的。自此,贡茶倚邦,名满天下。 

  在古六大茶山中,她的海拔最高,生态环境最好,有古老而厚重的历史。昔日繁盛的倚邦老街,如今隐藏在大山深处,显得宁静。充满岁月之痕的石雕、台阶是倚邦繁盛的印记。
  由青石板铺建的老城墙,沿着倚邦老街的“龙脊背”,直通到了普洱府;曾今的土司专用道的两旁商铺相连着,依稀能看到当年运送贡茶的人马络绎不绝,人声鼎沸,仿佛每一处的古碑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繁荣的辉煌。
  这里曾经是六大茶山版纳的治所之地,阡陌相通,人声鼎沸,茶香飘扬。然而盛极一时的倚邦,却遭遇一炬成墟……
  梦回境迁千百回,物是人非愫未归。

  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的澜沧江东畔,从普洱往南,沿着茶马古道之路,途经思茅、倚象、勐旺,过小黑江,便可以进入倚邦。
  倚邦的面积大约360平方公里,山神庙高1950米,南连蛮砖,西接革登,东望易武,六山之北,巍峨独立。
  黑山林和小黑江环绕在其中,这里自古便是茶马帮必经之地。从明代起,历经雍正、乾隆,一度成为贡茶置办的政治、行政中心,客商茶农往来云集,远销边地,曾经辉煌诉沧桑,精致甄稀是倚邦。
  然而,物有兴衰、盛极必反。由于倚邦茶叶贸易鼎盛,不免遭遇磨难和争夺。在当时,社会动荡,盗匪猖獗,攸乐人民起义,易武后起。
  倚邦几经跌宕起伏,焚毁在火烧之中。而后,商人不敢入内,叹息连连。2万多户的倚邦,只剩下30余户,辉煌散尽,历史封尘。

  每个茶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或百年享誉,或经久不衰,唯独倚邦茶却是历经烈火而重生,也正因为这过于跌宕起伏的遭遇,百年后,仍然被爱茶之人念念不忘。
  如今的倚邦,虽然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虽然略显没落,但更真实,返璞自然;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任何的浮夸,但给茶虫们原始地道的古树茶。往日的点点滴滴,唇齿间荡漾着倚邦特有味道。
  由于生长在山野,由于落差较大,倚邦古树茶的普洱滋味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轻,回甘爽口,山野韵味独特,杯底留香持久不散,历来便是茶客、茶商推崇备至之佳品。
  清朝年间,帝皇便指定倚邦曼松为贡茶,其它地方的茶叶一概不要,于是便有了“吃曼松,看倚邦”的说法。倚邦的茶山,至今还留存着2900亩的古树茶园。另外,由于海拨较高,倚邦的古树茶以独特的小叶种闻名。
  倚邦小叶种之所以典型有特点,在于其他地方没有的独特“猫耳朵”。不同于大叶种的普洱茶,倚邦的小叶种的古树普洱茶苦淡带甜,汤质甜润饱满,入口即化,水路绵软。
  虽然倚邦的叶片较小,但因为生长在高海拔的山野,它的环境优越,植被丛生,营养物丰富,生长缓慢,所以叶芽肥嫩、粗壮,黑条银毫。这也是倚邦茶无论香气、汤色还是口感都非常有特点的原因。

  不论是由于地势较高,还是树种特别,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倚邦茶在许多茶虫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喜欢倚邦的茶虫也不计其数。
  由于倚邦普洱古树茶有着如此特殊之处,所以不难想象,为什么倚邦能成为明清两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发源地、集散地中心;也不难想象,倚邦为何能涅槃重生。
  云南之南,版纳之巅,倚邦植茶于此。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茶香风光依旧。倚邦,不仅仅不是一座平凡山,它在茶虫心中的地位很是特别,秀美而珍贵,无可替代。
  再临倚邦,踏上那条熟悉的青石板路,百年石狮,灰瓦碧树的尽头,有苦苦等待的土司家姑娘,像一片云,飘然于倚邦老街之上。
  云落下,魂归倚邦,失落的天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古茶发新芽,神秘的原始森林,森林中的古茶。
  倚邦茶,如雨巷走来的姑娘。高贵气质来自皇家贡茶的血液流淌。百年的光阴故事,大火之后曼松的涅磐似浴火之后的凤凰。试看当今天下普洱,谁有如此荣光?
  班章霸气背后透着土豪,冰岛香高太过妖娆。唯有倚邦,天生贵族气质,幽香自来,甘甜在无声无息中流淌,叶底清秀曼妙,生命在盛开时绽放。

  倚邦无疑是极美的,一阵清风,一缕阳光,都被她揉进自己的生命里,构成自己独特的气质。是自然,是至美,安稳,亲切。
  茶山上的林木,一波一浪,层峦叠嶂,展现的是一种自然之净美。她的灵秀与柔美吸引着大批普洱茶发烧友。她的古老、独特、生态、原始的神韵,令无数藏家挚爱。
  它苦甜交融而又暗含霸气的醇厚滋味,饱满的口感让人心醉,卓而不群的香气隐现君子之风。
  倚邦的诸多美好体现出了君子的气节与风骨,符合中国文人千百年来对品德和审美的追求。皇家贡茶倚邦是我心中的君子之茶。(作者:茶者昆仑,来源:昆仑说茶,图来源:茶友网图库)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