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赋能新茶农 带动云南当地茶产业发展

云茶是云南的一张名片。近年来,云南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丰富资源,与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不断发展茶文化产业。全省部分地区“家家有茶园,户户有作坊”为茶产业及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创立于2012年的云南书剑古茶,以茶产业为带动,开展产业帮扶、技能培训产业资助等措施,促进乡村经济增效,为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走出了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9年间,书剑古茶积极与原产地村民合作,从与茶农合作成立第一个茶原料初制所开始不断进行产业发展。截至2021年,已建成33个原产地初制所,并积极开展制茶培训教育,聘请勐海本地制茶工艺较精湛,资历较资深的制茶师傅,与各合作社茶农开展制茶工艺交流,提升茶农从茶园管理、科学采摘、制茶、仓储环节的综合技能,为茶农增产增收,提升茶农的综合竞争力。


项目在前期调研和企业初期实施基础上,与社会组织联合,持续深入对少数民族开展茶叶种植加工培训,巩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提升他们的实际技能,强化其内生动力;通过开展普洱茶加工初制所建设等工作为茶农提供稳定性的保障;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普洱茶产业进行产业提升,带动当地茶产业、茶叶生产作坊实现提质增效;辅以品牌共建,巩固产业基础,带动返乡人员创业就业;最终建设惠及所有项目群体的统一产品输出平台,形成聚合效应,为当地产业振兴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开展茶叶种植加工培训

通过对普洱茶产区的具体调研和考察,确定了项目受益目标定位。结合当地实际,精准优选出茶叶种类并陆续开展培训,培训前期以普洱茶科学种植、茶园生态管理、生产加工工艺等为主要培训内容。委派专业技能老师在企业支持下,前往三个茶产区,组织帮扶对象进行集中授课和现场实操教学。

开展普洱茶加工初制所建设工作

与农户、农户合作社等合作,建设了一批茶叶初制所,一方面,提升农户原料初制加工能力,提高茶叶原料品质;一方面,因地制宜建设初制所,集初加工、品质提升等多功能为一身,为农户稳定向茶企提供高质量产品,提升收入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农户打造和巩固当地地域品牌,实现当地茶叶生产加工的可持续增收创造条件。

依托普洱茶产业,带动当地茶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首先,打造利益共同体。在方式上通过“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以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销对接等方式带动帮扶对象,形成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解决茶农原料淡季价格低、销售困难的问题。

其次,稳步推进,实现规模性提质增效。团结带动周边小型茶叶种植户,选择良种并根据区域进行针对性规模种植;在自愿的基础上聚合小农户的茶叶种植地,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农户茶叶种植水平和茶业品质保障;以初制所为基础,延伸加工链条,培育加工能力,同时赋能农户,进行标准化管理。

再次,品牌共建,巩固产业基础,为返乡人员创业就业创造条件。保留农民自有品牌发展模式,鼓励并辅导小型农户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拓展品牌收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基础。依托品牌共建,带动返乡人员创业就业。积极鼓励并提供各项支持措施为有意愿、有能力的返乡人员进行创业创造条件,在“共商、共创、共管、共享”品牌共建的基础上,加大支持、孵化、辅导力度,为返乡人员创业就业创造条件。

建设统一产品输出平台惠及所有项目群体

当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落实集中化生产、标准化作业、供应链保障基础上,基于信息共享、数据溯源等方式,建设茶产品综合平台。一是建立产业大数据中心,做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产品溯源、信息共享;二是为茶农、农户、创业人群做好信息梳理,精准对接需求;三是与各大电商门户、832平台等做好数据对接、需求对接;四是做好营销方面的精准管理。

经济效益方面,通过项目实施,在带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同时,进一步聚合小农户生产能力,从而增加生产规模,提升茶产品品质,为企业发展再上台阶奠定基础。社会效益方面,依托产业支持,培育当地特色产业,并通过产业带动,优化产业布局,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帮助帮扶对象真正提高创收能力。同时,通过产业培育、品牌共建的模式,与当地各合作社、茶农形成了利益连接机制,打通了产业发展,收入增长的现实路径,为周边茶农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样本。

通过成熟的培育模式,逐渐优化的合作机制,使得项目本身拥有了较强的示范性,为下步扩大帮扶范围,带动更多人群确保收入,同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新华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