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武夷山的茶农都很拽?


《1》

 

前几天在闲逛,碰到了一个外地的茶商朋友。

 

他从上海来武夷山进茶,经过福州。

 

大家坐着聊了一会儿茶叶市场的行情,以及南北喝茶的习惯性差异。

 

问他上武夷山有什么收获么?

 

他咽下去一大口村姑陈珍爱的2014白露茶,愤愤不平地说,我走南闯北,去了这么多个茶区,从杭州到普洱,从眉坞到老班章,从福鼎到安溪,没有一个茶区的茶农,像武夷山的茶农那么拽!

 

啊?他们怎么你了?

 

这位上海朋友操着洋泾浜的上海话,一个劲地吐槽,武夷山的茶农不实在,我是带着现金去收茶的,我车上装着一百多万。结果到了天心村,他们说,去年的茶只有20几斤了。

 

勉强拿了几款茶出来泡给我喝,一口下去,几乎没把我苦死。

 

第二款稍微好一些,但汤中的涩味难挡。

 

我在武夷山住了6天,所有茶区都去过了。没有喝到一泡好茶,比我在上海喝到的茶还差,汤水薄,又苦又涩。

 

为什么我会遭遇这样的事情,因为我是上海人,我第一次来跟他们拿货,他们欺生!好茶不拿出来,拿出来的都是最差的茶。

 

这还不是最令人气愤的,最令人气愤的是价格,随便一款茶,批发价都在一千元以上。

 

高价而低质,这种货我拿回上海,怎么卖得出去?这不是在砸我自己的招牌么?

 

 

《2》

 

这位上海茶商朋友最后说,他决定不卖武夷岩茶了,他要去福鼎再屯一批白茶。

 

今年,好像身边很多茶商朋友,都逐渐在放弃武夷岩茶。

 

一位做了十几年武夷岩茶的掌柜,开店的,与某正岩核心山场的主人关系极密切,上个月去安溪进铁观音了。

 

一位原来是武夷岩茶的死忠粉,大家都在做红茶的时候他就开始做岩茶的朋友,最近说他要转型主推白茶。

 

福州的五里亭茶城,原来是武夷岩茶的天下,现在,一家家白茶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武夷岩茶怎么了,为什么招致这么多人的远离?

 

原因很简单,价格太贵了。茶农已经变身为茶商,除了批发,零售也一手包办。

 

比如前文提到的上海茶商,就是被当成了散客对待,喝不到真正的好茶,也拿不到最平的价格。

 

做为茶商,面对高企的进货价,已经没有利润空间,放弃武夷岩茶,也很正常。

 

 

《3》

 

说起武夷山的茶农,其实村姑陈觉得该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正岩山场的茶农,一类是拥有周边山场的茶农。

 

拥有正岩山场的茶农们,在现世,果真是岩茶界的新贵,老天眷顾的宠儿。

 

即使他们的老一辈,只是两腿泥的贫困农民,连名字都起不出好听的,随便一个“拴柱”、“墩子”、“二蛋”就打发了。

 

三代以上的贫农,早已不是令他们自惭形秽的基因代码,而是标榜传承,标榜血统,标榜山场纯正的最佳便利贴。

 

所以,正岩产区的小一辈茶农们,因为拥有如此好的山场,他们是傲娇的,是特立独行的。

 

拥有好茶区,代表着拥有好品质的茶青,故而正岩的茶,基本上不用多少技术,就能做出好喝的茶来。

 

那么,还会有正岩山场的茶农,去刻苦钻研制茶技术、努力提高制茶水平吗?

 

难,难,难!!

 

 

《4》

 

还有一部分茶农,是景区周边的,原来称为半山,现在也统一划到了正岩。

 

这部分茶农,他们的茶区,气候是不如正岩核心产区的,产出来的茶青,自然也不如正岩核心区的茶香气好,汤水醇厚。

 

所以,这部分茶农,他们是比较谦逊和谦和的。

 

他们会努力钻研制茶技术,也会努力提高制茶水平。

 

对待上门的顾客,他们可以像春天般的温暖。

 

他们身上,少了正岩核心产区茶农身上的傲气,骄气,他们平和而宽容。

 

你喝了他家的茶,不买,他不会生气,也不会甩脸色。

 

你老实讲他家的茶的缺点,比如香气弱,比如茶汤薄,比如有点跑气,他们可以客观地全然接受,并细心解释。

 

不忽悠,不摆谱。

 

 

《5》

 

正岩核心区的茶农,早已被商业社会变成了捞钱的机器,从茶农,化身为茶商。

 

趁现在岩茶价格高,趁现在消费者还愿意给岩茶买单,他们一个个弃制茶技术于脑后,一心钻研销售策略,一心想着如何大捞一笔。

 

毕竟,穷过的人都知道,花无百日红,价格再高,也仅只是数字而已,把茶卖出去,才能落袋为安。

 

谁知道再过三五年,岩茶还会不会有如此好的光景?

 

在当初岩茶不值钱的时候,他们守着深山里的一亩三分地,受尽世人的冷眼。

 

于是,现今的傲骄,只不过是当初遭遇极度蔑视之后的心理反弹,然而,这反弹得激烈了点儿。

 

这激烈不但表现在风吹疯涨的正岩茶价格上,还表现在对待茶商的态度上。

 

于是,让许多茶商都过了敏,改投他茶的怀抱。

 

 

《6》

 

武夷岩茶真正的希望,其实在拥有周边岩茶产区的茶农身上。

 

他们因为茶区不占先天的优势,必须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才能做出好茶。

 

所以,他们更加努力,死抱着技术不放,唯有好技术,方能弥补山场的不足,做出好茶,继而大卖。

 

也许,今年天太冷,茶不够香。也许,明年雨多,茶不够醇。

 

只凭借山场优势的人,只能看天吃饭。

 

而唯有持续不断的对技术的钻研,才能让一个行业昂首阔步,健康地奔向更辉煌的彼岸。

 

 

《7》

 

听到一个段子。

 

说,大家喝茶,让起武夷山的茶农很拽,大家都心有戚戚焉。

 

唯有一个安溪茶农,笑了。


以上图片、文字均归小陈茶事所有,未经允许媒体不许转载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