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普洱生津回甘的秘密

喝到品质好的普洱茶时,我们都会有苦后回甘、涩后生津的感觉。苦与涩在其他物质中也存在,为什么单单在茶叶、尤其是普洱茶中存在苦后回甘、涩后生津的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普洱茶苦味的来源是茶叶中茶多酚与咖啡碱的作用,由于苦味的刺激导致口腔对甜味物质十分敏感,那甜味物质又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多糖在茶汤中具有一定的粘度,所以会在口腔里滞留,而唾液里面含有淀粉酶,可以催化多糖中的淀粉并分解为具有甜味的麦芽糖,不过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正是这个时间差造就“回甘”的感受。

茶水中还有种物质叫水解单宁,是葡萄糖的没食子酸单宁,其结构并不稳定,品饮过程中容易分解。在舌面上停留的水解单宁会在短时间内分解出葡萄糖,于是饮茶人在这两种物质(即麦芽糖和葡萄糖)的共同作用下感觉到“回甘”。

由于这个甜感是比较后面产生的,因此基本是在喉部感觉最明显,也因为这种次序性,我们就有先从舌前部的苦到喉部的甜这样一种强烈的反差感,因此就有了苦后回甘的感觉,其实是两种物质的反应而已。

一款茶中多糖和水解单宁的含量越高,回甘强度就越高,回甘持久性就越长。

“涩”的机理是儿茶素与唾液中的黏蛋白发生反应。黏蛋白是口腔中的润滑剂,当儿茶素与其相遇时,通过疏水键和氢键的相互作用力与其缔合,导致该蛋白脱水,失去对口腔的润滑作用,于是出现“涩”感。

“生津”的机理则是有机酸刺激唾液腺分泌。有机酸从哪里来?相当一部分是水解单宁的分解。水解单宁分解后,产生葡萄糖和没食子酸,葡萄糖负责“回甘”,没食子酸就负责“生津”了。同时,儿茶素等涩味物质产生的“涩”感会与之形成对比效应。口腔中有“涩”感时,“生津”就更为受用,于是感应就更为强烈。


因此一款茶的水解单宁含量越高,则生津强度就越高,这款茶的品质也就越高。而这款茶中所含的儿茶素等涩味物质配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不同的风格走向。

来源:风在香,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