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十三)

唐代的饮茶,义理精而事象盛。陆羽《茶经》总其大成。因此,这里将《茶经》的饮茶法简括为“茶经法”。所谓“茶经法”,也即“煎茶法”;赵璞《因话录.商部下》载,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兹就“茶经法”的具体内容,分七大项分别介绍如次,其七为“中国茶道”的内涵。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主编的《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中论文摘要的内容。

(七)“中国茶道”的内涵:七义一心

通过对“茶经法”的爬梳,就可以发现:中国茶饮发展至唐的陆羽时代,茶道早已形成,而且十分成熟。

什么是“中国茶道”?毫不含糊的答案是“中国茶道”涵盖着七种主要义理,即所谓的“七义”。1、茶艺;2、茶德;3、茶礼;4、茶理;5、茶情;6、茶学说;7、茶导引。七者缺一不可。


那么“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即所谓的“一心”是什么?我想,只用一个字便可说明问题。这个字便是——“和“。

“和”是中和;这个哲学、美学范畴,原来滋生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土壤,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朴素文化意识。有了“和”,相互矛盾对立的事象便能在相成、相济的关系中化为和谐整体。《易·乾》有“保合大和”的记载,可作明证。《易》用阴阳对立统一之中和的独特形式,建构起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这是儒家世界观正式形成的标志。“保合大和”意指阴阳会合,保全大和元气,普利万物;此为天之正道。首先是天能“保合大和”,接着便是天地相和,天人相和。换句话说,“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由此可知,“和”具有多重的结构,它意味着宇宙万事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是以《左传》有“心平德和”之说。

“和”的内涵是丰富的。这里并无将它作无限延展的打算,但也希望切勿把它简单化了。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体现的调和、顺利、和光(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和衷(取《尚书》恭敬“和”,主要包括着中和、和谐、宽和、和顺、和勉、和合(和睦同心和善的本义)、和平、和易、和乐(和睦安乐,协和乐音)、和缓、和谨、和煦、和霁、和售(公平买卖)、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为和)、和戎(古代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交和(两军相对)、和胜(病愈)、和成(饮食适中)等意义。

来源: 世界茶文化图书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