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守得一片绿能换金山来

  镇远古城夜景(央广网发周娴摄) 

  央广网贵州10月3日消息(记者周娴见习记者刘佳佳)作为全国首批、西部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多年来,贵州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作为“三块长板”打造,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助力行业转型升级,描绘出山水林田湖草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贵州画卷,用生态旅游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实现了人民富、生活美的美好愿景。
  荔波喀斯特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赤水丹霞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施秉云台山喀斯特被誉为地球最美的盆景;梵净山则被认定为世界上同纬度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

  惠水县妙田吉市农场(央广网发周娴摄)
  近年来,贵州省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大力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以“美丽资源”换来“美丽经济”,以“美丽经济”反哺“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持久、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拍摄的梯田晨景(央广网发吴德军摄)
  黔山贵水,绚烂多姿,绿意盎然。有着“山地公园省”美誉的贵州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让绿色画卷更为生动。
  “六盘水市坚持把发展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保护、旅游与森林康养融合发展新路子,把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六盘水市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旅游局局长李娟娟说。

  玉舍森林旅游景区(央广网发张翼晶摄)
  2013年,玉舍森林旅游景区滑雪场建成开业,随后逐步扩展建设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如今,该景区已扩展为集山地运动、避暑休闲、文化体验、森林康养、冰雪运动、生态科普于一体的综合型新兴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遵义市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退耕还茶,因地制宜建起茶园,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村的转变,生态环境附加值日益增加。
  “村里开了很多农家乐,还推出茶叶采摘体验游,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杨国琴笑着说。
  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多样化体验成为留住游客的重要抓手。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花茂村建设了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匠心园一条街、花茂人家古法造纸特色商品馆等文化传承基地。
  2020年,花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30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至114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镇远县铁溪景区(央广网发周娴摄)
  旅游业为贵州在生态保护与群众致富之间找到了同向而行、相互促进的结合点。
  据了解,贵州森林覆盖率已达61.51%,世界自然遗产地达到4个;主要河流出境断面优良率100%,县城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9%,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42%……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使绿色成为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来源:央广网;信息贵在分享,若涉及版权,联系本站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