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这是版纳茶区所有古茶树资源的数目(真相探秘)

让你大跌眼镜的是

古树茶真没那么多,树也没那么老。

本文以西双版纳州境内分布的古茶树为例,在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古茶树资源的数量、树龄、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初步建立古茶树资源档案,为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资料支撑。

1、自然概况

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边陲,地处99。56~101。50E,21。08一22。36N,属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区。全州总面积有I9582.45k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2l℃,年均降雨量在1200nq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2%一85%,植被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非常适于林木生长。

古茶树的界定《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界定:“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

本次调查以西双版纳州内分布的古茶树、古茶树群为对象。

1.2.2调查方法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古茶树分布面积大、分布不均匀的区域,采用线路调查,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路线调查;对于古茶树分布面积不大的古茶园区域,采用样地调查法,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地块,设置样地1600m(40m×40m)进行调查。其中对古茶树种名有疑问或难以确定的,采集标本送上级专家鉴定,地理坐标采用卫星定位仪(GPS)定位,树龄主要根据文献、史料、传说、走访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推算确定,树高测定采用测高器、高竹杆和目测3种方法测定,胸径、冠幅用皮尺测定。

1.2.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古茶树的种类、数量、树龄、生长势、树高、基围(地围)、冠幅等;古茶树群落面积、四至界限、古茶树密度、郁闭度、平均树龄等;古茶树分布格局类型、所处的行政位置、地理坐标、海拔、地形、土壤等;古茶树的保护管理权属、保护管理单位或人、保护管理现状与建议、古茶树历史与传说等。

2、结果与分析

2.1古茶树种类组成

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鉴定和资料核实,表明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品种丰富,类型多样,有野生型、栽培型,有大叶类、小叶类,有乔木型、灌木型等多种类型。根据张宏达¨副山茶属分类系统,全州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即:普洱茶(Ca—melliaassamica.vat.sinensis)、大理茶(Camelliataliensis)、茶(Camelliasinensis)、勐腊茶(Camelliamanglaensis)、滇缅茶(Camelliairrawadiensis)、多萼茶(Camelliamuhisepala)和苦茶变种(Camelliasinensisvar.kucha)。

对古茶树典型植株调查显示,其中普洱茶6O株,占调查总数的63.83%,大理茶15株,占调查总数的15.96%,茶、苦茶变种、勐腊茶和滇缅茶分别为8、6、2、2和1株,各占调查总数的8.51%、6.38%、2.13%、2.13%和1.06%。

由此可见,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以普洱茶和大理茶为主,普洱茶是当地民族驯化出的优良树种。大理茶为本地树种,分布于原始森林中,以群落形式存在,长势强盛,在茶组植物演化方面属于较原始的五柱茶系类群引;滇缅茶和多萼茶则以单株散生,植株稀少,分布零散;茶种(倚邦小叶茶)的来源众说纷纭,是否为云南原生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2.2古茶树年龄结构状况

通过对西双版纳州1市2县古茶树的逐一现场“每木调查”,并根据文献、史料、传说以及走访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94株代表性古茶树的树龄,其中树龄超过1000a的有2株,占2.13%;树龄在500—1000a的有6株,占6.38%;树龄在300_~499a的有13株,占13.83%;树龄在100—299a的有73株,占76.66%。

按照全国古树保护级别划分,属一级保护的古茶树有8株,属二级保护的古茶树有l3株。所调查的古茶树都是各地区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植株,其中树龄最大的为野生型古茶树“巴达茶树王”,其树龄达1700多年,其次是栽培型古茶树“南糯山茶树王”,树龄达800余年。而古茶树群落的平均年龄在200年左右,即低龄级古茶树数量占有绝对优势。整体而言,西双版纳州古茶树树龄越高,数量越少,呈金字塔型,反映出古茶树后续资源较丰富,如科学保护,还有很大的生长空间。

2.3古茶树维置指标状况

古茶树属于顺山坡、满天星式的种植,其树高、冠幅相差较大,从表3看出,西双版纳州古茶树树高一般在10.0m以下,占调查总数的75.53%,树高在20m以上的多为野生型古茶树,占的5.32%;古茶树基围在1.5m以下的较多,占77.65%,基围在2.5m以上的有3株,占3.19%;古茶树树冠直径集中在3.0~7.0m之间的范围内,占72.34%。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92.55%的古茶树生长势处于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少数树龄较大的古茶树植株枯梢多,树体残缺、有空洞等不良现状,如巴达l号古茶树,分布在海拔1910m的森林中,古茶树基围达3.14m,距地面1m左右有紧密并生的一级分枝4枝,发现时树高32m,后被狂风所折,现高只有15m,而且树干有空洞,长势逐渐衰弱,有衰忘之虞;最早发现位于勐海县南糯山半坡老寨的古茶树,发现时树高5.5m,基围1.38m,已于1994年枯死,现已无法核查。

2.4古茶树资源分布状况

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分布范围广,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Ihm【1公顷=15亩=100㎡*100㎡】82410亩,比1950年(8666.7hm129990亩)减少了3172.6hm47580亩。从行政区域分布来看,古茶树资源分布于全州l8个乡,59个村(表4),勐海县古茶树资源面积最大,且分布集中,多以古茶山连片分布,共有2932.7hm43980亩,占全州的53.4%,分布于全县的11个乡镇37个村;其次是勐腊县,共1816.9hm,占全州的33.1%,主要分布于象明和易武2个乡镇的8个村;景洪市古茶树资源面积较少,分布零散,共744.5hm,占全州的13.6%,主要分布于基诺乡、勐龙镇和勐往乡的14个村。

从地理环境分布来看,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从海拔880m到2200m都有分布,栽培型古茶树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1800m的山区、丘陵地带,属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土壤主要有红壤、赤红壤和黄壤,古茶树处于次森林中,以群落形式存在,呈块状分布,如著名的“古六大茶山”、南糯山和布朗山等古茶山是古茶树资源的主要分布点,成为中国优质普洱茶主要产区。

野生茶树分布于海拔1800~1900m的森林中,处于自然保护区内,以群落状分布,如巴达野生茶树居群、格朗和野生茶树居群和勐宋野生茶树居群。

另外,在调查时还发现,当地民族(布朗族、基诺族、哈尼族等)有在村寨附近保留和种植古茶树的习惯,因此,少数古茶树以单株分布于村寨周围、风水林、路边和庭院内,形成古茶树与人、家禽共生的景象。由此可见,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较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和半山区。

比如贺开曼迈村有4200亩,曼竜老寨1350亩,班盆村90亩古茶园,老班章4485亩,新班章村1380亩,老曼峨村3205亩。南糯山12000亩,易武倚邦2940亩……

表4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分布状况(可点击图片查看大图)。下图单位为公顷,1公顷=15亩=100米*100米

@本文资料源自百度文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罗向前,李思颖 ,王家金,陈啸云,梁名志,周玉忠,蒋会兵。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