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的茶生活 泉州“三道茶”

日前,“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时间,泉州再次引起世界的关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茶从泉州走向世界。而作为我国乌龙茶的故乡,泉州茶也独具魅力。

泉州是我到访次数最多的茶乡,那里的茶人茶事,如同那杯浓香型铁观音,香高隽永,回味悠长。

在泉州,茶是生活。2007年,我因参加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首次来到泉州。在赴茶乡安溪的路上,当车停在加油站加油时,我诧异地看到加油站一侧,有人正围坐品茶。我好奇凑近的同时,主人已经烫好杯、倒上茶,并示意我喝茶。这不是一次偶遇。后来我才知道,在安溪,甚至在泉州,无论是店铺、单位甚至家庭,一套工夫茶具都必不可少。此后的泉州之行,无论走到哪儿,坐下来喝杯茶都是必须的。我认识到,在泉州,客人来时,茶是礼仪。闲暇时刻,茶是日子。总之,茶是泉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泉州人的茶生活,还随着泉州人的茶生意,影响到了全国各地。过去卖茶,尤其在北方地区,采用柜台销售,客人即买即走,并不提供品尝服务。21世纪初,泉州人用泉州茶生活推销起家乡茶。取代柜台的,是冒着香气的茶桌,但凡有客进店,必喝杯茶先。据统计,在全国各地从事茶叶生意的泉州安溪人超过20万。可以说,如今茶叶销售先尝后买,盖碗泡茶渐渐走向千家万户,与泉州茶生活的推广不无关系。

在泉州,茶是传承。一方水土养一方茶,除了自然孕育的独特茶树品种外,凝聚着茶农智慧的铁观音制作技艺经代代传承,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虽然我先后采访过多个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在泉州街头偶遇的一位。

那是一次到泉州出差,当地朋友知道我们喜欢茶,晚饭后直接带我们来到一家茶店——两固茗茶。店面不大,来头却不小。“在泉州安溪感德镇,说起陈两固,茶农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朋友介绍说。陈两固话不多,只是拿出两泡茶,让我们尝尝。一泡乌黑油亮,一泡条索粗壮,虽然喝过不少安溪茶,但面对这两款,无论观形还是尝味,我居然都有云遮雾绕不求甚解之感。原来,那泡乌黑油亮的叫铁观音蜜茶,是当地的土法工艺,主要是家庭保健之用,市面上少有。而那泡条索粗壮,名为野实,是铁观音野茶,采摘上百年的铁观音野茶树上的茶青,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自然也是少见。

小小两泡茶中,古早的味道里,是陈两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坚守。临走时,他送给我一本书,书名是《制茶技艺探秘》,他本人是作者之一。出于好奇,我查阅了他的资料,才知道他在安溪成立了首个铁观音制茶大师工作室,培训茶农超万人。

对泉州人来说,茶还是乡愁。伴着岁月的茶香,这杯故乡之饮早已流进了泉州人的血液。在采访时,不少祖籍福建泉州的政协委员都保持着喝泉州茶的习惯。印象最深的是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林树哲,每年全国两会,他都会带着家乡茶同与会委员分享。而每年会上与他喝喝茶,聊聊茶,也成为我们的“约定”。从泉州茶的特点,饮茶的风俗到饮茶的好处,话里话外,充满了对故乡茶的热爱与眷念。

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前夕,我赴香港采访,从机场赶过来的他先嘱人给我泡茶。聊及家乡茶,他找出了一款私藏茶,是厦门进出口茶业有限公司出品的铁观音,充满年代感的包装,好像在讲述一个过去的故事。原来,泉州是著名的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离开家乡时,带走的多是这款茶。直到现在,这款茶还在继续生产,并保持着当年的包装和味道。对这些华侨来说,这是家乡的味道。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泉州,茶的故事同样精彩。生活之茶、传承之茶、乡愁之茶,这“三道茶”只是泉州茶文化的一隅。更多故事,等待着你来到泉州,慢慢体味、慢慢发现。

来源:人民政协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