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最辉煌的是一路沉淀的精神遗产

1917年岳麓山下,为两湖茶场服务的近代茶学教育机构——湖南茶叶讲习所正式成立。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1933年,民国文史工作人员将其写入了《湖南年鉴》。讲习所在长沙办了4年,先后招收了8期学员。但是由于岳麓山并非产茶中心,1920年就开始筹划迁往当时湖南茶叶的主产区——安化。

1921年,落户安化的湖南省茶叶讲习所正式开始履行它茶学教育的使命。

彼时的中国茶产业和这个古老的国家一样,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如今我们回到历史现场,无不感慨唏嘘!

在西方列强用舰炮轰开国门之后,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自1940年以来,各个阶层先后崛起的领军人物都在寻求救国良方。当时的中国,在科技、制度、军事方方面面都落后,最后在文化上都丧失了应有的自信。

▲青年时期的吴觉农

1919年,留学日本的吴觉农先生,在和他的日本同学交流时,他的日本同学得意洋洋的端着一杯茶问他:“你们中国也有这个吗?”这对吴觉农先生的刺激很大!中国是世界茶叶原产地,具有上千年的实践史,形成了丰富的茶文化内容。血气方刚的吴觉农先生奋笔疾书,写下了《茶树原产地考》一文,引经据典,驳斥国际上歪曲事实、对中国茶的各种误读与贬损。

▲青年时期的彭先泽

那一年,还有一位安化年轻人东渡日本,他叫彭先泽。他和吴觉农先生一样,学成归国,成为了20世纪中叶中国茶产业的中流砥柱。

两湖茶场的开发源自于晚清时期的“五口通商”。汉口开埠之后,对洞庭湖平原周边山区的茶山注入了活力,从汉口可以连接国际市场。彼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由于茶树种质资源和制茶技术的“垄断”,茶叶对外贸易在同治光绪年间创造了轻工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可惜,好景不长,一战之后,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茶园面积扩大,品质稳定,以及西方殖民者建立的世界贸易渠道导致中国茶的出口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晚晴茶业照片

崛起之后的新茶区,在市场营销上开始编造各种谎言,诋毁中国茶。被资本家赎买的植物学家开始发表言论,质疑中国作为茶树原产地的事实,开始混淆视听,抨击中国茶品质。而当时的中国茶产业经营者主要还是以地域性商帮为主,他们缺乏国际意识,依然还故步自封的守护着祖先传下来的工艺,在贸易环节,各种陈规陋习,压迫茶农,剥削茶工,在传统销区依靠信息不对称大肆倾轧。

觉醒一代的中国茶业人心里明白,要改变产业现状,首先在于培养具有新思维的从业者。1917年,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产业觉醒一代翻开了近代茶学教育的新篇章。在那个动乱的年月里,要成就一些事情,需要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人才。

湖南茶叶讲习所的出现,只是湖湘地区众多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相结合的尝试之一。同一时期出现的还有肥皂学校、火柴学校、纺纱学校,围绕轻工业,培养产业工人,发展产业,改善财政,同样也关乎国家命运。与其它所有轻工业不同的是,湖南有很好的茶叶产业基础,讲习所可以真正意义上的融入产业。

1921年,湖南茶叶讲习所将安化茶区作为了学校实践教学的基地,讲习所为后来修业农校茶叶学科建立以及湖南茶叶试验场的组建奠定了基础。

▲彭国钧(1877—1952)

1927年,时任修业学校校长的彭国钧先生在湖南安化购置田产,设立农业相关的学科,而这其中就包括茶业科。翌年,修业学校更名为湖南私立修业农业职业学校。抗日战争爆发,武汉沦陷,当年海外求学的彭先泽先生已经成长为了国内的农学专家。1939年,他临危受命回到安化,创办茶厂,缓解抗战背景下西北茶荒的问题。

他是一位理论专家,也是一位实业家,他创办茶厂亲力经营,他研发新产品重塑被战火破坏的产业秩序。1944年,他被正式任命为修业农校茶科主任,在具备丰富的实操经验背景下,他更是身兼教学任务,培养产业近代化所需的人才。

▲彭国钧先生的题字

湖南茶学教育从讲习所的设立到抗战胜利前夕,我们看到的是基于现代茶学教育对传统产业进行的彻底改造。经过改造,代表中国茶产业的湖南茶,顺利的完成了三大转型。

1、组织形式从过去传统商帮转型至近现代的股份公司;

2、生产方式从过去的乡村手工业转型至近代工业化;

3、产业工人培养从过去的家族学徒的传承转型至职业高等教育。

近现代股份公司、现代工业化、受过职业高等教育的产业工人,这几个标签放在今天的安化茶产业,我们还能感受到来自半个世纪前的精神遗产。

1921年,是这个精神遗产形成的开端,从那时起安化茶产业从组织形式、生产方式和产业工人三方面开始向最先进的方向快速发展。

在这种先进性转型过程中,打破了过去在安化不能筑制砖茶的“诅咒”,最后不仅研发出了黑砖茶,还彻底揭秘茯砖茶的制作工艺,解放以后,让湖南一跃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茯砖茶生产基地。

▲抗战时期的黑茶运输

突破了战火烽烟的阻隔,开辟了抗战时期的新茶路,为巩固大后方、粉碎侵略者的“民生侵略”企图、团结西北各族同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在这里,诞生了一群优秀的近代茶产业专家。彭先泽的《安化黑茶》、王云飞的《茶作学》等优秀的茶学理论著作,促进了全国茶学学科的建设。从这里走出去的冯绍裘先生,同样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下远赴西南边陲,他研制的滇红茶对恢复战时出口创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安化县城夜景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资水悠悠,航道两侧,两江总督枕茶山长眠,与之相顾无言的是继承了百年精神遗产的老茶厂。茶香袅袅,古树参天,从湖南茶叶讲习所到修业农校茶学科再到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工艺的薪火相传中,我们的所见是一代一代的青年才俊在不断投身于这一片叶子的事业中!

来源: 安化黑茶视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