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香道 清净又淡泊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宋代诗人苏轼的这句诗,形象描绘出文人骚客焚香品茗的风雅逸致。焚一段香,看袅袅青烟,氤氲而上,缭绕四周。泡一壶茶,闻茶香四溢,慢啜细饮,齿颊留芳。此情此景,惬意极了。
  香与茶,两生花,无论古今。在中山市沉香协会会长李汉超看来,香与茶的结合,源自于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中山曾因沉香得名
 
  见到李汉超时,一坐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薄薄的木片,一手点燃打火机,对着木片的边缘烧开一小角,“来,闻一下。”甘甜混合着清凉感,进入鼻腔后幽幽上升,沿着脑门直达百会,清幽舒爽,沁人心脾。“这是白木香。”李汉超说。
 
  “白木香?不是沉香吗?”我不禁疑惑。
 
  “这是目前很多人对沉香的误解。”沉香属于大自然极为罕见的珍贵植物香料资源,树木受外来因素影响产生病变,缓慢在树身中积聚树脂分泌而结香的油脂,便称为沉香。据目前植物学观点上区分,有四个科目的树木有机会结出沉香脂,分别是瑞香科、橄榄科、樟科和大戟科。“中山本地种的都是瑞香科的白木香。”
  中山与沉香的渊源由来已久。它曾用名香山,明代嘉靖年间编的《香山县志》曾对香山的取名说法作了注释:“旧《志》云:以地宜香木得名。”后来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才在1925年时改名。
 
  据史料载,隋唐以前,这里就是著名的沉香生产地,沉香已经成为一种“道地药材”,并且有专门从事种植、养护、采收工作的“香农”。当时,不管是上贡朝廷,还是销售和出口、与郑和一起“下西洋”的沉香,都叫做莞香,因为当时香山属东莞县管辖。每年,香农们把采收后的沉香交到政府专门设立的收购地点“香山场”,集中包装好运到珠海“香洲”等候装船,并运送到伶仃洋对岸的港口集散,此地至今都叫做“香港”。
  “沉香文化在历史上断层百余年。清末,国家积贫积弱,沉香需求减少,加上外国化学合成香水进入我国市场,沉香作为传统的奢侈品和药用品逐渐被民间淡忘。”直到上世纪90年代,沉香以二级濒危保护植物的身份而引起大众注意,重新走入百姓视野。2010年,李汉超、蓝均炽、蓝惠歧联合中山当地的沉香爱好者,联合发起了中山市沉香协会,普及沉香知识,研发结香技术。
 
  中山种植着数量众多的白木香,白木香无损不香,自然结香有很大的偶然性,多是受风吹折、虫蚁蛀食、人为损伤之后才能结香。受此启发,人们开始实行人工损害结香,结成的香才叫沉香。据蓝均炽介绍,目前由中山市自主研发的人工结香技术,结香率已经达到99%。
 
  茶与香,两生花
 
  中国对沉香的使用可追溯到商周时期。最初,人们以香为药,古代香山(今中山)民间女儿出嫁,娘家会将一片沉香放在嫁妆的箱底,为女儿生产时活血止痛所用。唐代,统治者以香为敬,沉香成为皇室贵族、达官贵胄的专属香料。到了宋代,文人雅士以香为乐,将品香、点茶、插花、挂画纳为“四艺”,其中又以茶与香最为合拍。当今社会里,生活在人们快节奏高压力下的人们,向往古人的清净淡泊,茶与香,成了最好的媒介。
 
  李汉超认为,茶和香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植物,源于自然,经过加工制作之后,有提神醒脑、驱邪避虫的功效,又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受。
  中山市沉香协会秘书长蓝惠歧痴迷茶道和香道,他有专门的茶室和香室,在我们喝茶的时候,他取出一小截沉香,用雕刻刀轻轻削下木屑,小心翼翼置于预热好的香炉里。不一会儿,香气从炉中溢出,在整个空间弥漫。蓝惠歧正襟危坐,一手执香炉,一手捂着炉口聚香,深深吸气,转头呼气,反复三次。
 
  在蓝惠歧看来,品茶和品香的过程都可以令人静心,充分体验专注之美。要想品出茶汤中的美好,不仅需要安静的环境,更要让平素焦灼忙碌的心绪暂停、舒展,专注于口舌的味觉和触感。品香时,需要屏气凝神地捕捉缥缈的香烟,处理香料时更需专注,不能有一丝急躁和恍惚。当茶与香交融时,需要在身心宁静的状态细细品味。
  线香、盘香、香篆是目前茶友们喝茶时用香的主要方式,但是还有两种方式很多人不太了解,那就是用沉香直接煮水当茶品尝和用煮开的沉香水泡茶。
 
  使用沉香煮水前,先将沉香香材刷洗干净,放到水壶里煮开,就可以直接品尝了。煮好的沉香水香气浓郁,口感醇厚。而用沉香水来冲泡茶叶,又是另一番体验了。老香客爱用沉香水冲泡普洱茶,认为它们有相似之处,香气高雅,味道清澈。当茶叶本身的花香果香和沉香特有的甜味凉味融合在一起时,不觉生出妙香来。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