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品牌茶益阳安化黑茶

  益阳地处北纬25°-30°的茶叶优势产业带--雪峰山脉、资水沿岸,常年云雾缭绕,是我国独特的宜茶区域。对于益阳安化种植茶叶的有利条件,史料有云:"山崖水畔,不种自生"。事实上,益阳种茶有上千年的历史记载,有家家户户种茶、制茶的传统习惯。

  据唐代杨烨《膳夫经手录》公元856年 就有安化"渠江薄片茶"之记载。益阳市的安化县是古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起始地之一,明清时期有茶行数百家,"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现在尚有百年茶行、茶亭、茶书、茶碑、茶钟、茶马古道驿站、茶工具、茶歌、茶瑶、茶戏、茶电影等流传至今。

  益阳黑茶的宫廷用茶与贡茶的历史极为悠久,安化的渠江薄片茶与蒙顶山茶一样,唐朝就进入朝廷成为贡茶。益阳境内的云台山、芙蓉山、香炉山,历史上都是朝廷和官府指定的贡茶山。贡茶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早已被古人津津乐道,载入史册。唐朝人杨烨写的《膳夫经手录》有"潭州茶有(益)阳团茶渠江薄片茶"的记载,其中还提到渠江薄片茶经襄阳到长安。

  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录》列举了当时全国的几种贡茶,其中就有安化"芙蓉仙茶"。当时朝廷对安化的评价为:唯茶甲诸州县。宋朝因而在安化还设了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博易场)。到了元朝,安化芙蓉茶、云雾茶在朝廷很有名气。明朝时,朱元璋洪武年间,就点了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清朝后,又加了散黑茶"安化天尖"为贡茶。

  明清时期,中国五个黑茶产地省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40%,四川20%,广西15%,云南15%,湖北10%。安化在清朝时,最高年产黑茶18万担,红茶70万箱。湖南省70%-80%的茶产在安化。朝廷几度在龙塘寨驻几千"茶商军",拿黑茶去西北换胡马。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里感慨:"黑茶一何美?羌马亦何殊?"

  安化黑茶产量极大,明清时期,产量一度占中国五大产黑茶省总产量的30%左右;益阳还出产"世界茶王"--千两茶。台湾著名茶文化专家曾至贤在所著的紧压茶著作《方圆之缘》中,用专门章节介绍千两茶,称其"单品最大、包装绝妙,朴实而奇巧,口味独具一格,是台湾故宫的镇院之宝"。

  1920年,安化小淹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茶叶专门学校和茶叶科研机构"湖南茶叶讲习所",从安化的茶山里也走出了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1939年2月,湖南省茶作组改组为湖南茶业管理处,直辖于省建设厅,总处设于益阳,把办事处设在长沙和安化东坪。1944年,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银行及西北民生实业公司集资建安化茶叶公司于汉口,设安化砖茶厂于安化白沙溪,压制黑砖茶。1946年7月,湖南省政府常委会决议,设湖南制茶厂于安化江南坪,并将安化茶场转为研究单位,这年安化压制黑茶砖577575片(合1155.15吨)运往西北销售,后来俗称边销茶。边销茶是国家特殊供应商品,是我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必需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历来对边销茶的生产、经营高度重视,一直采取计划管理、定点生产、指导调拨、国家定价的办法来加强边销茶的产销管理,以确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看到茶产业的广阔前景,时任市委书记的蒋作斌提出,要大力发展黑茶产业,专门成立了市茶叶工作领导小组、市茶叶产业协会和市茶叶局。要依托文化、地理、品质、工贸、品牌、交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把黑茶产业打造成年产值过30亿元的富民强市大产业,并在提高黑茶科技含量、拓展黑茶营销市场、发展黑茶文化、加强黑茶质量监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引领下,益阳已编制茶产业发展规划,举办了六大茶技、茶艺培训,培训各类茶业人才5000名。千两茶、茯砖茶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了安化千两茶、茯砖茶证明商标申报原产地和黑茶研究所三项申报工作。规划了茶叶交易市场、茶叶旅游公园、安化茶马古道,以及茶叶旅游重点项目建设、2400亩茶叶良种扦插基地建设、雪峰山脉、库区周边、资水两岸的38个重点乡镇良种茶叶基地建设等五大工程建设。在长沙组织了"军民迎八一,将军品黑茶"活动;组织承办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召开的全国边销茶(黑茶)年会;在香港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推出了益阳黑茶专题节目……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