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茶叶深加工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第13届深圳茶博会开展第二天,第二届国际茶叶深加工产业高峰论坛下午在深圳会展中心5楼菊花厅召开。本次论坛联动行业内顶级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者等与会,以“茶叶科技创新与应用——助推茶产业多元融合发展与升级”为主题,重点围绕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食品添加剂、茶日化用品等深加工领域的研究、产业化、营销进行深入探讨、互动。
  第二届国际茶叶深加工产业高峰论坛现场
 
  论坛开始之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华巨臣茶博会副总经理李珂先生致辞。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在致辞中说到我国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其产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传统的精深加工产品,如超微茶粉、抹茶、速溶茶、茶浓缩汁、茶饮料等;二是功能性成份的提取产品,如茶多酚、儿茶素、茶色素、茶氨酸、茶皂素、咖啡碱等;三是含茶终端产品,如含茶的天然药物、功能食品、茶饮料、日化用品、环保用品、服装、植物农药、饲料等。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一些新技术新装备的普及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茶叶深加工的产业化进程。进入21世纪以来,茶叶深加工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但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重视功能成份的分离提取而终端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化力度不足。就全球来说,日本、美国和西欧茶叶深加工消耗量占比达40%到90%,而我国茶叶深加工消耗量只有6%到8%,发展空间、潜力非常巨大,“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时代必将到来。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尹祎致辞
 
  我国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作用十分明显,每年可消化利用15万吨左右的茶原料,生产2.5万吨的茶提取物,创造120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显著。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有效利用茶资源,延长产业链,解决产能过剩危机、缓解日益突出的产销不平衡矛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还可以挖掘新功能,提高茶叶附加值,促进茶产业从饮用时代向使用时代,向健康快乐产业发展。但目前,对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领域来说,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说还只是个美好的愿景,很多科技成果还难以进入应用领域并最终形成实现的生产力。许多深层次问题仍难以解决,如:产品质量和安全亟待规范、技术创新不足、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不够、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市场消费能力不足等。长期以来,国家对茶产业的支持偏重于农业种植环节,对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高科技领域的支持严重不足,需要国家产业导向和政策支持!
 
  尹祎院长几点建议助力茶叶深加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要严格控制茶叶深加工各环节的质量安全,凸显茶风味的同时确保安全性,这是茶叶深加工领域立足的生命线;二要加大应用技术创新,扩拓宽跨界广度,这是茶叶深加工领域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三要多元融合发展,提高市场对产业的拉动力,这是茶叶深加工领域的驱动力;四要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引领产业建设有序发展,这是茶叶深加工领域的技术保障。
 
  最后尹院长提到未来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重在科技创新,以跨界开发为手段,市场需求为契机,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强化标准体系、严控产品质量、推动多元融合、提升产品价值等措施,实现茶资源的高效高值利用,推动我国茶产业跨越式发展,必将占领全球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华巨臣茶博会副总经理李珂在致辞中说到华巨臣集团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打造互惠共赢的茶叶生态圈,通过强化茶企、茶科研机构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来打通茶叶全产业链全渠道,为来自全球的茶人茶商和专业买家构建多方共赢的黄金平台,为业界搭建产业综合服务大平台。这次,借茶行业年度盛会——第13届深圳茶博会的契机和中茶院茶产业发展研究所共同策划了第二届国际茶叶深加工产业论坛,邀请茶叶深加工领域科研专家担当论坛嘉宾,以“茶叶科技创新与应用—助推茶产业多元发展与升级”为主题,重点围绕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食品添加剂、茶日化用品等深加工的领域的研究、产业化、营销进行深入探讨互动。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珂致辞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中国茶产业亟需转变的领域。大力发展产业深加工企业,大幅提高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我国茶叶产品结构,促进我国茶产品发展,势在必行。
 
  最后李珂总经理说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为处于茶叶全产业链上的各环节,以及跨界投资者,提供一个针对茶叶深加工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探讨平台,透过这个平台,推动茶叶深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开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本次论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干货分享环节,第二个是沙龙交流环节。
 
  专家分享内容摘要:
 
  刘仲华:我国茶叶深加工的现状与产业发展趋势
  刘仲华做《我国茶叶深加工现状与产业发展趋势》主题报告
 
  针对如何解决中国茶产业供过于求,如何降低茶叶深加工消耗比例,如何让茶叶深加工产品走出去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现在的技术已经完全99.9%达到可以提取茶叶任何单一成分,但是成本问题、安全、纯度、效率问题还需要利用专利技术进行攻破,从技术层面上推进产业的发展,解决茶叶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解决茶叶功能成份和应用基础,从规模效益高的主流的终端产品的研发,必定是茶叶深加工领域未来发展的主流。
 
  比如茶食品,板块比较大、食品种类太多,哪个食品能够用得上大量的茶提取物,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并且能够形成大规模消费群体才决定做。在医药保健品方面,茶氨酸的萃取深加工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茶日化在深加工领域也是非常的有前景,利用各大茶从吃的、玩的、用的等方面打造360度茶生活方式。未来,在终端产品领域深加工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做好喝又有效的功能性饮料。
 
  至于未来具体怎么做,刘仲华教授提了三个突破口,产品的功能要有针对性,广泛性,扩张性。
 
  未来十三五作为技术层面如何通过研究推进产业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努力,解决茶叶提出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解决茶叶功能成份和应用基础,从规模效益高的主流的终端产品的研发,一定是主流的。一般的终端产品很多,找到主流的就不容易。主流的群体,主流的功能,主流的规模和效益。
 
  最后刘仲华教授表示一定要通过基础理论研究,要把茶叶功能成份作为整个深加工的核心,这是构建一个大的竞争行业,人类健康、动物健康,植物保护和环境友好都是功能性的,有这些东西的努力,深加工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王万绪:茶制品在日用化学中的应用
  王万绪做《茶制品在家用化学品中的应用》主题报告
 
  从日用化学品行业现状、日用化学领域产业情况上看,目前茶叶的有效成分主要在茶多酚、茶叶子油、茶皂素等方面。以化妆品为例,在日化产品的研究上一定要考虑它的附加值和商业价值。往日化学用品的深入研究上,我们的产品要从功能性和安全性、个性化体现。此外,提取物的颜色是很重要的问题,有效成分和这个膏体的融合,这是我们在日化领域方面应该注重的。中国的化妆品人均消费不高,全世界都关注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潜力巨大,是一个朝阳产业,没有什么污染。我们中国生物物种是最多的,茶叶的提取物也是家用化学用品或者是化装用品主要的研究开发的热点方向。日用化学用品产业的发展方向绿色化、浓缩化、功能化、个性化。这个方向和茶产业在这个领域的渗透也是有关联的。首先是绿色化,绿色化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点,它包括所用的原材料是绿色化,产品的制备过程是绿色化的,排放也是绿色化的,产品使用也是绿色化的,使用完的废弃物的排放也是要绿色化的;浓缩化,和洗涤剂相关的;功能化,强调两点,功能性的效果,功能化的利用,而且茶制品在日用化学用品未来的使用主要是在这方面,功能化,把它的一些功能强化。个性化是我们化妆品的潮流,体现个人的特色。
 
  张士康:中国茶业优化发展路径
  张士康做《中国茶业优化发展路径》主题报告
 
  张士康博士在发言中提到他对中国茶产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首先他提出对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判断:迎来茶业发展的黄金战略机遇期。是基于六个方面的思考:第一,更多的资本流入到茶产业;第二,国家农业部等部委有近50项支持实体经济的产业政策与茶业密切相关;第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策给最具生态特征的茶业带来机会;第四,文化兴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最具文化底蕴的茶业带来发展契机;第五,大健康时代到来,给具有健康特征的茶业迎来机遇。第六,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茶是最有效的载体。
 
  接着,他又介绍了科技部提出的“万亿茶产业转型升级计划”,将通过五个方面的转变来实现。
 
  第一,茶园利用由生产资料变成生产、生活和生态资料。
 
  第二,茶叶利用由传统的饮品转变为用品。
 
  第三,茶叶加工由作坊式加工方式变成智能化的专家模块。
 
  第四,茶业效益由向面积要效益转变为向品质要效益。
 
  第五,积极的发展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同时,他提出茶业发展的现实困局。
 
  第一个是不断增长的供需失衡的发展趋势。中国产业在传统产业里有超过15%的产能过剩。其次,传统的用茶方式之下,茶资源的巨大的功能浪费。对茶叶的采摘利用,从时间上看我们有30%左右的茶青被采摘利用。在传统的利用方式下,茶叶中只有30%左右水浸出物被我们利用,70%的水不溶物被丢掉。所以他说如果把过剩的产能消化掉,如何把丢掉的功能利用好,茶产业就有机会。
 
  其次,他提出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传统茶业走GAP-GMP-MC的路径,现代茶业走“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的发展路径。
 
  最后,他结合中茶院的科研实践,介绍了在食品、日化和功能性产品开发方面的五个产业成果。
 
  第二个环节是沙龙交流环节: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先生,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王万绪先生,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士康先生,日本中国茶协会、世界茶联合会会长王亚雷先生,云南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辉先生参与到沙龙交流环节。
 
  问题一:茶在我们印象当中可能只是一个纯天然的很健康的一种饮料,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了,这种功能性的茶饮料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现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活条件大幅改变的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养生。刘仲华院长请您谈谈功能性茶制品的研发现状和应用前景。
 
  刘仲华:说到这必须补充一句话,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历史经历过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们很多科学家、研究者一定认为茶要作出功能性的饮料才有市场。恰恰相反,喝饮料的是年轻群体,所有在1997年1998年的发展中国茶饮料是以调味性的茶饮料,这个是发展的过程,我们首先要研究谁在喝。未来的茶叶发展的趋势一定是功能性的茶饮料,但是我又特别强调一点,是好喝的功能性茶饮料,在这个前提下大家一定不能做纯的茶饮料,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去喝茶好了,所以做好喝的功能性的茶饮料,必须要有安全性的,这是第三代茶饮料,好看、好喝、有效。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
 
  问题二:中国茶产业正面临着"供需失衡"的瓶颈问题,在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环境下,现有的科学技术远不能解决茶业"资源相对过剩"的宏大问题。请问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并且应该怎样应对这个问题?
 
  张士康:茶产能过剩是业界共同的认知,起码有超过15%产能过剩。中国的茶园面积肯定不是越多越好,茶叶作为一种植物应该有一个相对饱和的面积限量,科技部在做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茶园的指导面积上限是4000万亩。第二要用科学的文化传导,有效引导茶叶消费。现在很多文化去产业化,如果一个文化不服务于消费者,可以说是没有太多意义的文化。其次,我们要把茶的利用方向从传统的利用方式上有大的变革,从传统的饮茶变成吃茶、用茶、玩茶、乐茶,这样就可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士康
 
  问题三:日本在茶叶深加工领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其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已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王亚雷先生,请您谈谈目前日本在茶叶深加工的研究及生产现状,并且日本的茶叶深加工对国内的企业来说,有哪些可借鉴的地方。
 
  王亚雷:我学的茶,实际上在日本做中国茶的这方面的推广工作,但是同时也是茶的深加工产品的一个受益者,或者说是一种在我的日常生活中间是离不开茶的深加工的产品。在日本,实际上所说的深加工的产品,你直接跟他说说不通的,要说什么呢?多种用途,茶叶的产品,日本人能够明白。为什么说多用途呢?我们现在国家说深加工,可能有一点误解,我能够把这个茶叶做到深加工上去了,实际上在日本并不是这样的。比如茶叶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热水也可以用冷水或者是直接可以冲泡出来的,这个也是一种多用途,可以增加茶叶的消费。这个与日本茶叶的特点有关系。日本的茶叶事实上是97%到98%都是绿茶,除此之外只有一小点其他的茶。比如今年我们国家做的茶染的丝巾,日本也有类似的,是用绿茶染的台布,家里面用得非常的多。还有就是用茶做的天然唇膏,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事实上我在日本体会到,除了在茶的饮料上,可以说在全球做得是最早,不论是台湾还是大陆都是向他在吸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可以说,现在我们国家的茶的饮料发展的空间是非常之大。
 
  在日本,除了茶的饮料以外,还有其他的多种用途。比如说空调中间用的过滤器里面有茶的再加工的成份在里面,日常生活中的信签有茶在里面,还有做茶叶的人给的名片是有茶在里面。甚至于拖鞋,都有茶的深加工在里面,不一定每个人经常会使用的,因为成本比较贵。还有在年30的晚上全日本吃荞麦面,在荞麦面里面可以加茶,这个茶叶利用是非常之大。
 
  我这次来之前,我问过日本很多的企业,茶的相关的部门和组织,我说日本的深加工像这种,包括荞麦面里面加茶,一年有多少,企业来讲,或者是整个市场有多大,他说没有办法统计了,我们唯一能统计的就是茶饮料,其他的都没有办法统计出来。所以我现在感觉到,中国最近几年发展非常之快,我上次有幸也参加过第一届的深加工的研讨会,这次来看了一下以后,感觉到咱们中国的深加工的产品发展得非常快。现在的大学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我想如果今后咱们国家把科研结合企业要做的话,这个深加工,或者日本人所说的多用途的发展的话,肯定是会越来越好,而且无论是过胜的问题,还是提高人们日常生活水平多种的方面来考虑的话都是会有好的结果。
  日本中国茶协会、世界茶联合会王亚雷
 
  主持人:王万绪先生,家用化学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您的论题中也讲述了很多茶制品在家用化学品中的应用。请您谈谈,含茶家用化学品的应用前景如何,企业在进行相关开发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王万绪:就我们家用化学用品行业来讲,最近10年国内企业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而且大的有影响的企业都建立了他的研究机构,但是在我们茶制品和日化结合的时候,即有个性又有共性,我想他的一些问题和我们茶本身的问题和共性,融起来来说应该有这样几点:
 
  第一点,我们家用化学用品,尤其是化妆品和香精销量,除了商品属性还有外延的属性,化妆品有心理、文化、宗教、心理的因素。比如说你的好朋友买了一个化妆品他说用得好、他会买,但是负责是衣服的话绝对不会跟他买一样的。分开两个部分来说,首先是原料,我们茶要把有效成分提出来,提取工艺的重点就是它的残留物,特别是溶剂的残留物。第二是提取工艺一定要考虑商业,我们现在想的技术过关了,可以工业化但有很多好的东西我们不具备商业化开发的价值。第二个是要注重它的有效成分的浓度、颜色、气味,化妆品尤其对颜色气味关注比较高。比如说一些天然植物的提取也有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倾向于不能以原料来源太杂,要相对组成比较稳定的。第三就是功能性评价,在我们化妆品里面现在推行供销性评价,不能你说有抗辐射,你说有防晒的,我们有一个供销性评价。从技术层面的,关键是老板真正的注重技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王万绪
 
  主持人:今年的11月20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首次披露了"神舟十一号"宇航员景海鹏在遥远的太空,在失重的情况下畅饮普洱茶的精彩瞬间。而被节目组选上,带到太空供航天员饮用,见证了中国航天新篇章的"太空第一杯茶"--正是我们的云南贡润祥普洱茶膏,我们也知道贡润祥研究茶膏很多年,那么我想请张董事长分享下,在贡润祥研发茶膏的历程中,有哪些很好的经验值得别的企业参考呢?
 
  张光辉:虽然我们太空的第一杯茶是上天了,但是企业还是在脚踏实地的做事。刚才我们的张教授说了我们的茶产业的发展首先,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第一个解决喝的问题,第二个解决吃的问题,后面才来解决用的问题。吃与喝可能是茶产业当中产值总的份额是最大的两块,我们企业也在路上不断的探索。怎么让消费者喝起来喝得嗨起来,而且愿意喝,随时随地随手都能喝,这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国家的违纪委有一个统计,80年到90年出生的人是2.4亿,90年到2000年出生是4.1亿,年轻人是4.1个亿。这个是一个非常有消费能力的庞大的群体,假如说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方向还是仅仅锁住60后,50后,我觉得这个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应当锁住年轻人。如何让年轻人真正的做到随时随地随手都能喝上健康的茶,同样让他随时随地随手都能吃上带着茶的健康这样元素的食品,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现阶段我们很多的企业家要来解决的问题。
  云南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张光辉
 
  我们要想做一个创新,假如说,我们还是坚守陈旧腐朽的文化,对我们的发展不利。我们这次参加反响非常好,我们招商的效果也非常棒,我们的整个感受是现代的科技感很强,坐太空仓的展位,这是一种创新。我在想我们的80后、90后,他们会有多少人会用紫砂壶花那么长的时间去品茶,那个可能是小众群体,在茶博会里面卖唐装的,卖宋服的可能会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企业在这个路上,首先要建立价值理念的梳理上,就是让消费者喝上健康、安全、方便、好喝的茶。第二我们要让消费者随时随地随手都能喝上或者是吃上茶的制品或者是喝上健康的茶,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理念,我们在路上一直在孜孜以求的追求。
  河源市东源县丹仙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锌做分享
  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中心主任、大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任高林端做分享
 
  本次论坛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热议,为身处新商业格局风云形势下的传统茶企进行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新思维,开辟当下及未来茶业市场的新蓝海。
 
  值得一提是,除了深加工论坛外,第13届深圳茶博会还特别在1号馆设置了茶叶深加工主题展区,将茶叶深加工产品作为独立的参展品类,进行规模化的展示,茶友可以对茶叶深加工产品更有直观、清晰和系统的认知。茶叶深加工主题展展出品类囊括茶饮料、茶食品、茶药用、茶日化品等,以普克轻养茶,创客,龟仙茶,贡润茶,易晓,万红扬,起案塾,茶王,1号宝岛,丹仙湖等为代表的茶叶深加工企业,带来了数百种茶叶深加工产品和茶叶深加工独家专利技术,云集全国茶叶深加工,全面展示深加工最新成果、最顶尖技术。
  本次活动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茶产业发展研究所和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由浙江大学茶学系、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山东农业大学茶学系、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南京农业大学茶学系联合主办。除此之外还得到了河源市东源县丹仙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凤庆县三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赞助。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