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首届茶文化节高峰论坛举行 专家港城论道

  中国普洱茶网讯:6月1日下午,江苏连云港市首届茶文化节高峰论坛开幕,这是本次茶文化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市领导仲琨出席论坛。来自全国的茶业专家,在论坛上分析了中国茶产业发展状况,对连云港云雾茶的历史及质量表示赞叹,对连云港市茶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独到的建议。本报现场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论断,现将几位市内外专家的精彩观点奉献给读者。

  张士康:以旅兴茶开发特色茶产品

  专家简介:张士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茶产业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

  张士康表示,我国茶产业发展正迎来黄金战略机遇期。从资本流向来看,不少风险投资及金融资本正瞄准茶产业。民生银行准备筛选30-50家茶企进行投资,项目已经启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正向茶产业流动。中国茶产业发展已经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我们要抓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从规模向效益发展,从种植型向深度开发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关于连云港茶产业的发展,张士康认为,连云港市的优势包括:区位优势,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后发优势,连云港市茶产业虽然发展得比较晚,但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云雾茶的历史悠久,连云港市人文资源丰富。

  连云港市茶产业发展中的不足有:基地规模小、科技投入少、产品创新能力弱、茶叶生产加工水平落后、龙头企业缺乏、销售网络不健全等。对于以后的发展路径,张士康建议,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开发特色茶产品,加快茶叶标准建设,创新开发茶与特色文化、海洋经济结合的产品。

  徐德良:振兴云雾茶关键在于创新

  专家简介:徐德良,江苏省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徐德良认为,振兴云雾茶关键在于创新。徐德良感叹云雾茶地方特色鲜明,以其“味醇、色秀、香馨、汤清”区别于其他名茶,并以江苏早期名茶著称,与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阳羡雪芽并列为江苏早期的四大名茶。

  如何振兴云雾茶?徐德良表示,茶树良种是振兴云雾茶的基础;应推行标准化生产,打造云雾茶生态茶园;要创新加工技术,进一步提升品质;通过整合品牌,将云雾茶打造成江苏名牌;创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以云雾茶的健康元素带动产业发展。

  整合品牌方面,徐德良建议,以行业协会为龙头整合云雾茶的品牌,基层单位以合作社会员资格参加统一标准、包装和溯源,申报江苏省名牌产品和江苏省著名商标。

  创新产品方面,徐德良认为,应以健康为卖点,开发功能型新产品,以品质为卖点,开发风味型新产品,以外形为卖点,开发方便型新产品。

  云雾茶具有降脂减肥降血糖功效,云雾茶的降尿酸作用是高蛋白食物消费者的理想饮品,云雾茶还有防辐射、抗癌作用。徐德良认为应充分开发云雾茶这些优点,促进健康元素带动产业发展。

  彭云:云雾茶跻身江苏三大名茶真不易

  作为连云港市知名文化专家,彭云对茶产业发展也有独特的见解。他当天演讲的题目为《海州云雾茶到底始于何时》。“连云港市古时候是不是茶叶的著名产地?产量大不大?产的茶叶叫什么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些专家根据《宋史》上海州曾为六大茶榷之一的记载,断言海州曾经有过大量生产茶叶的历史。”彭云说。

  彭云认为,有这样的记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古海州茶榷只是个茶叶贸易的税务机构。海州一带是交通便利的茶叶消费市场,在连云港的土地上,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现过成片种茶的痕迹。回想年轻时,自己常常替家长到生庆公买茶叶,只知道南边的龙井、大方、毛峰、珠兰之类,没有听说过海州还有自己的茶。

  至于本地的茶叶种植从何时开始发展,彭云说,曾在花果山茶竹试验场担任场长的徐静潭介绍,他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上任的,前人留给他们的茶树种植的时间都不太长。1966年,他们试验场开始种了茶叶1000多亩。当时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将茶叶由南方往北方大规模迁徙创造经验,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经过几年不懈的摸索,终于成活了一批耐寒的品种,后来在花果山风景区推广了2000多亩,山民们种了2000多亩。宿城、赣榆都来引种,甚至连青岛的崂山也来连云港引种。

  彭云介绍,第一批茶叶的揉制是在文革以后。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做,技术员蒋俊云先把它们制成了旗枪茶,后来才改成今天的这个样子,起名叫云雾茶。制好的茶叶送到北京参加全国性的评比,跻身江苏省三大名茶行列,即苏州的碧螺春、南京的雨花茶和连云港的云雾茶。有人说,云雾茶的命名可能是受到传统的影响,因为当年悟证庵里的茶叶就叫这个名字。

  彭云建议,应该加大云雾茶的研究和推广力度。至于云雾茶的历史发展,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云台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很短,既不是明清时期,更不是遥远的宋代,而是属于后起之秀,是建国后才有的新生事物。“在当时那样艰难的物质条件下,人们排除重重干扰,苦干实干,终于完成了南茶北徙的任务。把茶叶种植的极限,又往北推进了几百公里!”

  巫建华:打造九大区域公共品牌

  专家简介:巫建华,1965年10月生,汉族,安徽广德人,研究生,理学硕士,农业推广研究员,现任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曾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团中央和科技部“全国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成就奖”,“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奖”特等奖,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等多项奖励。

  当天,巫建华所讲的主题是《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包括国际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省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促进我省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全省茶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15个,其中苏州碧螺春、南京雨花茶成为国家原产地和地理标志双保护产品,金山翠芽、天目湖白茶、阳羡雪芽也通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巫建华说。

  巫建华认为,我省茶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名优茶采摘劳动力严重不足,茶叶综合利用率不高,茶园管理机械化程度低,经营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区域茶品牌影响力亟待提升等。在促进我省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方面,巫建华建议,首先要突出茶基地建设,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其次要狠抓茶装备升级,发展智能可控茶叶生产加工;第三是着力打造茶叶品牌,叫响苏茶区域公共品牌;再就是发展茶休闲观光产业,拓宽茶产业功能。

  在高峰论坛的发言中,巫建华提出打造九大区域公共品牌,在苏州以碧螺春为重点,在南京以雨花茶为重点,在溧阳以天目湖白茶为重点,在无锡以太湖翠竹为重点,在宜兴以阳羡雪芽为重点,在镇江以茅山长青为重点,在金坛以金坛雀舌为重点,在扬州以绿扬春为重点,在连云港以云雾茶为重点,打响这9个江苏名茶区域公共品牌。

  窦毓尚:茶叶向产品优质化品牌多样化发展

  专家简介:窦毓尚,中国茶叶学会个人会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员,赣榆县夹谷春茶场场长。

  窦毓尚在论坛上介绍了夹谷春茶的采摘技术与加工工艺,与同行交流发展经验。

  赣榆县夹谷春茶场创建于1987年,境内丘陵纵横,地形多变。由于受气候的影响,昼夜温差大。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降雨量在900毫米左右。茶叶生产季节日照时间长,不利于茶叶高产,但对名优茶生产有利。

  夹谷春茶的采摘技术,窦毓尚介绍说,夹谷春茶的采摘在每年4月中旬、谷雨前后,根据茶树每轮新梢萌发的早晚,新梢生长速度的快慢,按不同的茶类标准采摘。生产夹谷春高档芽茶,只采大小一致的单芽,芽长1.5-2厘米,或者采初展的1芽1叶,1芽1、2叶,芽长2-3厘米。生产普通绿茶和红茶,其采摘标准是1芽2、3叶和细嫩对夹叶;乌龙茶的采摘标准要粗老一些。

  窦毓尚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消费需求正逐渐向产品优质化、品牌多样化发展。夹谷春茶场在现有的名优茶基础上,先后又研创出夹谷红茶和夹谷云雾茶两个新产品。这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责编: 哥歌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