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发展趋势报告:投资与消费逐步分离!

  如果做一个横向对比的话,将2013-2014年大益产品的投资和消费状况与2016-2017对比的话,我们将发现一个鲜明的区别:

  2013-2014大益全系列的猛涨,不仅让一些高端产品鸡犬升天,甚至于口粮级别的入门级的产品都是价格翻番,茶叶是一个相对价格弹性比较大的产品,并非是必需品,所以涨价的同时必定是消费者的流失和用脚投票,与此同时大益的市场占有率甚至口碑都遭受了负面的影响。换句话说,那时候的大益投资和消费是不分的,且是对立的关系,投资属性增加则消费属性在衰减,性价比大幅下降;消费性的突出则投资空间压缩,按住葫芦浮起瓢,两全其美等同于做梦,这也是后来投资退潮大益在2015-2016相当难过的重要原因。
 
  2016-2017的趋势则是,随着投资的转向,资金向高端产品集中,市场明确了投资的重点,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巨量的资金逐渐向上倾斜,主要是明星产品、经典再现、古树大树系列。而经典低端入门级的产品则投资空间几无,甚至于大益在包装和宣传方式上都进行了切割,投资产品最起码是笋叶扎筒加竹筐,而定位消费消耗的产品则基本是牛皮纸和纸箱;对投资产品则是预热宣传品鉴会搞起,消费型的产品则是靠市场自身的传播。
 
  在供货政策上,消费消耗型产品时不时会有不断的补货,炒作起来的可能性被打压到接近全无;但投资产品则完全不可能有补货这一说,一定程度保证了它们的相对稀缺,这种政策上的引导和投资市场自身的调节导致的结果就是大益茶的投资和消费属性的脱离。
  市场的具体表现就是大益专营店现在的消费消耗主力是熟茶,以及一些口粮级的生茶,中老期茶皆有,性价比较高,是专营店零售、散片、茶水的主力。这类型产品价格较低,熟茶方面新茶整件浮动在1000-2000之间,生茶也大致超不过5000一件,不同于之前芳村交易的主流是投资品种,现在很多买卖的熟茶是用来品饮和消费的,消耗的结果就是2009年的大益大宗的熟茶是不容易找到的,尤其整件整件的。
 
  投资产品,比如皇茶一号、群峰之上、兰韵、春秋、珍藏孔雀、凰后、山韵、金大益、轩辕号等等,则是限量以及高价,高品质原料,有一定的投资门槛,大概率上被拆开喝的也少,与消费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今时今日,大益基本上完成了投资和消费产品的切割,一条明显的界限形成了。
 
  最明显的例子无外乎这三年的双11数据,以今年为样板,2017年双11大益天猫旗舰店创下了4500万的销售额,其中最热销的五款产品中熟茶竟然占到了四款。生茶只有7542上榜,其余四款熟茶是7572、醇品、金针白莲、v93,大益的熟茶大体上已经没什么投资空间(除了个别产品外),很难说这些产品是买回去投资收藏了。何况天猫店的价格可不低,且购买人群是19-35岁的学生、上班族、白领为主,要知道芳村的交易价比起天猫店可低多了,如果是投资上天猫去买,岂不是滑稽,可以确定的是天猫店上绝大部分的大益茶是用来消费的。
  这一现象直接打脸了业界盛传的大益的茶是拿来炒的,不是拿来喝的轮调,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明白如果产品一直没有消费长期积压的对企业的后果,如果真是这样,大益早死了,还能逐步壮大,简直不要太诡异!
 
  偏见会蒙蔽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背后的真相和事实,产生隔阂,抱着尊重的态度去了解和包容大益,避免情绪化的表达和描述,岁月静好,简直不要太美!
责编: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