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泥聊聊普洱茶(5):新生代普洱茶制程迷思

  今天下午再来接着聊。新生代普洱茶制程迷思。

  这个话题,其实很玩味的。

  从05年下半年开始,确切的说是06年上半年开始,大家都觉得,新茶,不管生熟,好像都变好喝了。

  熟茶来说,以大益为首的一堆勐海茶区的厂家,好像他们做的熟茶,新茶堆味变轻了,发酵度提高了,茶汤更为柔顺。比之前的新熟茶好喝了。这个问题还比较容易理解,只有通过提高发酵分值,以及在拼配上下点功夫,新熟茶变得更好喝,在技术上是比较没有争议的。

  而生茶,就值得玩味了。

  以大益为首的厂茶的新生茶,普遍变得好喝了,不似以前那么苦涩难饮,入口后头皮发麻。

  而以一众台湾茶商为首的古树纯料派,则宣传,因为选料都是来自原生态、无人工干预的古茶园,所以,他们做的普洱新生茶,都变得香甜可口,回甘生津都很好。

  这是为何?

  好像到现在也没个定论。

  总结下这些现喝就能喝甚至好喝的新生茶的特点,依然是泾渭分明。也就是大益、下关一派,其他众多中小品牌一派。大益、下关基本不做宣传,而中小品牌则无一例外的宣传自己选料来自古树、大树,所以苦涩度比茶园茶,也就是台地茶低,然后香气比台地茶好。

  然后,问题来了。大厂新生茶,普遍喝起来有绿茶的感觉,香气上扬,茶汤微苦微涩,似极了绿茶。但是这几年一路转化下来,好像也有变化,特别是06、07年的茶,闻着叶底香气,又跟之前的感觉有些类似,但又有不同。

  而古树纯料派,新茶无一例外的香甜可口,香气稳重,回甘生津很棒,像是未经焙火程序的原味乌龙茶。这几年一路转化下来,好像也还是有变化,但是闻着叶底,居然隐隐约约有红茶的感觉。

  我迷乱了。

  我到底是在喝普洱,还是喝绿茶、乌龙?

  我也不懂。真的不懂。

  我只知道,要降低普洱新生茶的苦涩度,只能从制程上面下手,加重萎调、加长摊晾时间、减少揉捻力度,提高炒青温度、茶饼压制完后采取烘干而不是阴干的方法。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使得新生茶变得好喝。以上种种制程上的改变,前面两三种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前置发酵”,而后面两种改变,则可以提高新茶的香气。所以,不论是台地茶或者古树茶,只要在制程上导致一定程度的前置发酵,那么茶叶就会呈现乌龙化的结果。

  其实,为了适应市场要求,让新生茶变得好喝,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毕竟厂家和商家都不可能一直跟客户宣传,说新茶难喝,放久了就好喝了。因为存茶具有太多不确定性,分分钟,你的存茶都有可能变成一堆垃圾。所以,让新生茶变得好喝,就成了众多普洱茶厂的诉求。只是,大家选择的方式不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现喝好喝的生茶,放下去会如何?我目前喝过最老的新制程下的生茶,大益的是06年的,古树纯料也是06年的。

  公允的说,都有转化/变化,但是大益的茶,转化的方向还是有迹可循,喝着的时候,虽然好像跟改制前的茶有点区别,但是闻着叶底,确是深刻带着“勐海味”。而古纯呢?我喝了几款,有台湾茶商做的,有大陆茶商做的,也都有变化化,但是,变化的程度不一样,有些确实有点普洱生茶转化了的感觉,有些像陈绿,有些喝起来居然有红茶的感觉。

  所以,新生代普洱制程,以前是迷思,现在是迷思,估计将来依然会迷思。因为你无法说那些红茶味、乌龙茶味、陈绿味的转化就是不好的,我相信绝对有人喜欢那种感觉,特别是红茶味和乌龙茶味的。

  不管大厂小厂,其出发点都是希望做到现喝能喝,放放更好喝,其实是应该鼓励的。只是放放会不会更好喝,还需要更多时间去慢慢验证。

  好了,先聊到这里吧。

  我个人总结古纯的几个特点,1,条索匀整漂亮;2,撒面多白毫;3,清甜可口,几乎不苦不涩;4,部分叶底现红边,茶梗现红。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