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茶为什么矮化了?

  一、民间自发性的矮化

  时间大致是七十年代前后,当时易武地区茶树植株高大,有些高达四、五米。但粮食不够糊口及维持生计,在“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的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是必然的选择。茶叶在当时不值钱,也没人要,易武茶区的茶业生产,早已失去了历史上的辉煌地位,不是当时的重点产区。茶农把茶树砍掉种粮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所采用方法是,把茶树齐根、齐土面砍掉,放火烧地,当地人称“懒活地(音)”,种植适宜山地的稻谷,种一年又换地种植,未烧死的茶树,又重新伸枝发芽。

  二、政府号召,口号是:“改造老茶园,发展新茶园”

  这项工作从1979年开始小范围试验(矮化茶树);1980-1983年少数村寨及村民参与,1984年开始,响应政府号召,学习外地种茶经验,开始了大面积矮化、台刈。那时政府的号召,是据有指令性和指导性的,一般茶农不会反对。按老茶农们说来,当时还派人去农技站学习,而农技站也派人在寨子里蹲点,指导茶树矮化和台刈。农技站派驻人员当时宣传说是把茶树砍矮后容易采摘,产量会提高,茶农们觉着也对,就对茶树进行了大面积的矮化处理,当时的示范村就选在了易武曼秀村,1988年派人学习茶园管理,每年11—12月对茶树进行修枝打顶、人工锄草,以增加茶树采摘面和发芽率,老茶园也进行了梯面改造。90年以后就全部进行了矮化。这与当时的茶业生产理念是相符的,通过规范的现代茶园管理方式,保证茶树发芽率和产量,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1994年后,茶树涨高后,又再次进行了矮化。这些都是符合当时的茶叶生产理念和政府政策的,是无可厚非的。

  现任麻黑村委会主任何天强的说法更加清晰明了,且更具有权威性。按天强先生的说法:易武麻黑村委会这一带的茶树矮化,是1985年到1987年的时候,当时的乡政府、外贸部门,为把农村的农业生产恢复起,组织了培训、考察、参观、学习。在当时,茶叶要求高产、采摘方便,而大树茶、老树茶显然不符合这一指导思想,采摘不便,产量低。台地茶产量高,制成成品既好看,价格又比大树茶贵很多。这个问题在当时不只是一个乡的问题,而是州、县的农业政策问题。当时尚勇茶厂生产的茶叶拿了金奖,而尚勇茶是七、八十年代动工种植的台地茶。拿了金奖后,尚勇乡就是勐腊县茶叶发展的象征,是示范基地,是一面红旗,号召大家学习这一先进经验。而易武的老树茶没有人要,台地茶制作完成后,更漂亮,大家都喜欢,价格较老树茶制成品贵好几倍。现在的年轻人想不到当时是怎样一个情况,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商品价值观念。

  从以上了解的情况看,是易武乡政府响应政府号召,由当时的乡长张毅,参与和领导了这项符合当时历史条件和生产状况的工作。干部带头是当时的惯例,老乡长带头把自家的茶树进行了矮化,然后在全乡展开了古茶树、老茶树的矮化和台刈工作。不能因为现在古树茶、大树茶价格高,就以现在的眼光去判断当时的情况。按茶山老人们的说法,易武大树茶和台地茶的价格是2002年前后才分开,并逐年拉开差距的,且易武的矮化大树茶就是人们目前所指的“易武大树茶”,并未归在台地茶的价格区间进行售卖。已逝的张世勋老人如此评价这一事件:“老茶树从地皮上砍掉,让它重新发,是1989年以后就砍了,是当时政府号召,家家就改。砍矮掉,(茶叶)发的多,茶树要吸收营养,老根根多,营养多,发出来就好,改掉还是好。以前大树茶、台地茶一样价,后来收茶的人发现大茶树的质量更高,就分开收购,新茶树一个价,老茶树一个价”。原易武小乡乡长李应昌老人的说法,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大树茶、台地茶的价格也就是这几年才分开的。

责编: firday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