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粤普洱茶优劣

  午后,当你饮上一杯茶汤透亮的普洱,可以联想一下它的奇妙——不借助任何外力,茶叶在自然阴干后堆成梯形长条,置于通风的室内渥堆发酵,在经验老到的师傅翻动和呵护下,生涩的茶菁脱胎换骨,成为了普洱茶。

  两个月后,广东生产加工的普洱茶就不能再叫“普洱茶”,这是最近在普洱茶界备受关注的事件,对于年生产约5000吨的广东省普洱茶生产加工企业无疑是重大打击。我觉得这项标准听起来有些荒诞,普洱对于很多人而言,并非只是一个地名,或是比较狭隘的含义,事实上,通过对大叶种晒青茶的后加工,广州、云南和贵州等地素来都有生产加工普洱茶的历史,它们的天时、地利和加工工艺,对普洱茶的渥堆发酵都是比较适宜的。在过去,广东甚至被认为是最早创建普洱熟茶加工工艺之地。这次原产地之争,还是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以红茶生产为例,因为寒冷而无法种植茶叶的英国,却是拥有最大红茶品牌的国家,而英国红茶的茶叶原料则扎根于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姑且不谈“滇粤之争”背后的地方利益,我觉得“滇粤之争”从侧面印证了普洱茶作为商品的巨大经济价值。在过去几年被炒作的混乱局面逐渐平息之后,普洱茶的独特魅力令消费者更为理性地享用它,更多地从品茶角度去欣赏这种茶叶。我所观察到并热衷的“普洱慢生活”即是一种反映——如今的人们比以往更了解这种茶叶独特的养颜健体作用。

  我觉得,“不拼配”的春茶是普洱茶之上选。首先,从十几座茶山采摘茶叶的“拼配”是接近某一标准或热销历史名茶的方法,但普洱茶更应保持其原生态,不拼配的普洱能让人体验到一座茶山的典型风味。尤其在普洱茶质量有提升的最近两年中,我们比五年前更有机会采得好原料,拼配也变得更没有必要。2005年至2008年所产的普洱茶品质持续下降、出现“淡、寡、薄”的口感,是由于非理性的过度采摘及消耗。如今,茶山上被“浪费”了一年的茶叶得以休茶,质量自然就上去了。当然,任何植物都无法避免大小年。而在市面上好普洱的价格仍然很高。值得一提的是,年份只是买茶的一个参照指标,以我个人饮茶经验来说,我从不迷信超过二十年的普洱茶,某些“砖家”所鼓吹的所谓的“无味之味”,对于普洱茶而言就是亵渎。普洱茶的保存时间是有峰值的,“无味”意味着茶叶的内质已经消耗殆尽,连茶叶的味道都没有了,何来“之味”。相比于时间这个要素,更重要的是优等的原料、完美的加工工艺和正确的收藏方法。

  饮普洱时,传统有“夏饮生普,冬饮熟普”的说法,普洱的药理功能值得消费者关注,这种后发酵茶被尊为“茶多酚之王”,其茶多酚含量是龙井茶的三四倍,而茶多酚是医学界公认的防癌和防衰老的物质。

责编: cn6831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