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品饮与修身养性

  茶艺表演传统而又具青春美,清新脱俗,它是茶品饮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冲泡表演是一种手段,是茶向世人自我展示的窗口。茶具的设计、场景的布置,背景音乐的选择,相关艺术品的陈列,表演服装的特色,表演程序等,都是美的,集中在一起,更显示了茶的包容性,品饮艺术的亲和性,于是,人们对茶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了理性的思索,用心灵体味茶的精神。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远古神农时代至今,中国茶叶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茶叶的利用由单纯药用发展到被普遍饮用,逐渐上升为有讲究的品饮,成了一门艺术。

  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同样是泡茶,“饮”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品”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和“艺术”的根源。自古以来,我国爱茶、懂得品茶的人,被称之为“茶人”,他们用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过品茗品味人生,以茶味先苦涩而后回甘,发扬传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善品茶,重视道德修养,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清茶一杯”的精神,以茶代酒,以茶养廉,以茶清政,倡导清廉俭德,净化社会风气,制止奢侈浪费……

  古代茶人品茶

  中国饮茶史上向来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据史料记载茶叶至唐代才有真正的大发展,大面积种植,普遍采用茶树的人工栽培种植技术,饮茶习俗较为普遍,茶人品茶方式非常讲究。诗僧陆羽所著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总结广大茶人的看法,评定了天下名茶,天下名泉,记载有茶具29种。虽然古代茶人众多,但因身份之不同,文化属性不同,对茶之品味各异。各取所需,皆为修身养性。

  1.1佛家以茶“静虑修身”

  茶与佛历来缘份很深,俗云“吃茶是和尚家风”。僧侣与品茶之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应该说茶由野生茶树到人工培植始于僧人,旧时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僧人采茶、制茶、饮茶、品茶、行茶礼、办茶会、写茶诗、著茶书,又提出茶德主张,从而大大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尤以唐代僧人的贡献最大。

  佛门胜地,清幽空寂。茶是僧人解除饥渴,驱逐睡魔,提神醒脑,疗疾养生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佛家视品茶为一种教化。煮茶饮茶对佛门禅宗是不可或缺的。茶堂便是僧人的修行之所,无论其室内的陈设布置,还是品茶的程式都有一定的规范,茶室务求简朴,饮茶过程力求自然淡雅,饮茶的环境氛围静谧中透出神圣和庄严。禅宗认为,参禅要有一颗平常心,无欲无妄。茶本天性平和,茶香幽幽,茶烟袅袅,轻闻慢啜,让人心态宁静平和,正所谓“禅让僧人有一颗平常心,而茶给茶人以一颗平常心”。于是,茶香氤氲,僧家坐禅,静虑修身,茶与禅融合为一体,茶助禅,禅助茶,“转相仿效,逐成风俗”。

  “佛之教便是茶之本意”,这是千利休在《南方录》中一句经典之语。据《广群芳谱*茶谱》中载:唐高僧从谂禅师,因嗜茶成癖,所以每说话之前总要说声“吃茶去”。“吃茶去”从此成为著名的茶文化典故,成为禅林法语,作为禅的“悟道”方式,构成了“茶禅一味”的至高智慧境界: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茶,与佛教最内在的精神——了悟结合起来。

  1.2文人醉心于茶寄情于山水间

  自古以来,茶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文人历来奉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由于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故而从“学而优则仕”的参政之路转向“退而求其次”的归隐生活,坐而论道谈说玄理。茶的清心、淡泊恰恰符合文人的这种心态,文人对茶的追求,不单单在于茶的本身,而是追求一种纯净深远,空灵的意境。

  作为最有文化和艺术品味的群体,文人品茶最有特色,常将自己置于自然界的山水之中,品茶作诗,必讲究泡饮技艺。明人徐渭&127;《徐文长秘集》中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品茗图景:“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流白云,绿藓苍苔,素于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这种品茗环境给人带来的悠闲安逸不是用语言得以形容的,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孜孜以求这种陶渊明式“悠然见南山”的佳境。

  文人大多仕途失意,归隐自然,文友相叙吟诗联句,与佳茗相伴,与茶结缘者不可胜数。茶可以使人清醒,排遣孤闷,令人心胸开阔,助诗兴文思而激发灵感。茶是文人生活中一件韵事,一大乐趣,一种高雅的活动。品茗为文人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增进了心性修养,历代骚人墨客都知茶爱茶享受茶,许多著名的诗篇便是在茶香中酝酿创作出来的,历代皆有名篇,特别是唐代,有“不饮茶做不了诗人,名诗人不能不写茶诗”之说,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古今茶诗的扛鼎之作,传为千古绝唱,其以“饮茶七碗飘飘欲仙”和皎然“三饮便得道”并称为历史上品茶得趣的前辈。宋代苏轼是大文豪,亦是茶仙,“从来佳茗似佳人”把茶拟人化,美化,被广为传诵……

  茶乃大自然的精灵,其质朴无华自然天成,文人寄情山水间,不思利禄,不问功名,“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一杯茶”,品茶一直被文人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既讲究泡饮技艺,更注重情趣,追求天然野趣,茶带给文人的是净化,是纯洁,心灵的纯净与山水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找回最自然的真我。文人之性情、亲情、柔情和茶情,皆在茶中得到展示,真可谓“从一杯茶叶看世界”。

  1.3宫廷品茶豪华贵重

  根据典籍记载,茶至唐代已是重要的贡品。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代表“官本位”,无有不爱茶者。历代帝王嗜茶的故事传说很多。茶入宫廷后,宫廷茶事大兴,皇帝以茶祭祖、供佛、接待宾客使臣,赏赐公卿,逐成定例。茶亦染上富贵气,渐成为皇族日常之需要,朝廷对茶引起重视,因而促进了茶业的发展。

  皇宫的生活是骄奢的,品茶亦追求豪华贵重,富丽堂皇,喜“斗茶”之戏,视品茗为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宫廷中物质生活条件许可,品茶技艺十分考究,茶类丰富,皆为上等品;泡茶择天下名泉之水,史载“唐文宗宰相李德裕嗜茶,为饮茶,不远数千里远惠山泉水”;品茶器具精工细作,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一整套唐代宫廷茶具,造型别致、质地优良、工艺精湛、色泽朗润,给人以华贵之美,是宫廷品茶极其奢华的历史见证。

  宫廷品茶至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宫廷专门成立了御茶房,为皇宫和王府准备茗饮果品和承办茶宴,按官品级别配备侍茶者、分配茶品均有具体的规定,茶在宫中成为地位、职务、尊崇的象征。

  1.4大众品茶清心悦神

  茶在唐代得到空前的大发展,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物质生活富足,平民百姓因此也追求更具精神享受的艺术美的生活,摒弃“浑以烹之”,“与沦蔬而啜者无异”的粗放式饮茶,代之以“细煎慢品”的饮茶已蔚然成风,即《茶经》中所载“比屋之饮”,逐渐形成了“唐茶道”,茶的制造、烹煮、饮用成为一门艺术性和文化性很强的技能。

  至宋代,饮茶风气更盛。“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客来敬茶”的生活礼俗在当时已经广为流传。“斗茶”之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茶成了人们联络感情的桥梁。饮茶讲究茶品和饮效,沏茶讲究火候和茶具,尤其注重饮茶的意境,追求艺术上的自我表现。

  元代流行散茶,碾末而饮用,品茶法是唐、宋散茶饮法的遗风。至明代,茶叶的生产加工方式焕然一新,与之相适应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斗茶之风消失了,开创了开水冲泡饮法的先河——沦饮法,品饮追求茶叶本身自然美(真香与真味);强调饮茶环境和谐美,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重视品茶用水,不惜“千里致水”;讲究饮茶的茶具美,崇尚紫砂壶几乎达到狂热的程度,以致“明制一壶,值抵中人家产”,能使土与黄金争价。清代,盛行喝工夫茶,更讲究泡饮技艺,茶人对品饮艺术无止境的追求较之唐宋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社会下阶层百姓饮茶,民间流传一打油诗“夏令时节太阳大,路上人车共嘈杂,借问清静何处有?更公遥指‘纯吃茶’”,“纯吃茶”指环境幽静的茶室,其始于唐,至清代已是遍布城乡,数量多,样式多,实属罕见。众人品茶,皆在品饮艺术中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清心悦神,达到超脱凡尘的心理境界。

  2现代茶人品茶

  时至今日,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三大饮料,但茶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国饮”,虽然各地、各民族的国人所偏爱的茶类不同,但人们都需要茶,特别是爱茶之茶人“一日宁可无饭也不能无茶”,著名的文学家与思想家鲁迅先生曾深深感慨:“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可谓把品尝、享受茶及高尚的茶风与意蕴,提升到新的境界。

  2.1家庭茶室,温馨无比

  茶做为饮品已深入每个家庭,家庭饮茶是现代品茶的主要方式。虽然许多家庭没有能力或没有条件布置一个专门的品茶室,但都为饮茶创造了一方干净整洁、舒适清新的小天地。或阳台、或客厅,摆上茶几,几把座椅,便是品饮场所。不需豪华的陈设,不需高档的茶具,不需名贵的茶叶,也不一定有名泉佳水,或独自品饮,自省自悟,品茶之神韵,悟茶之神理,而修身怡情,或是家人或是三五宾朋坐于一处,一同品饮精心泡制出来的香茗,以茶为媒,叙亲情,叙友情,杯茶在手,感受生活,皆其乐融融,温馨无比,便是茶之道、茶之味。恰如梁实秋先生所说“清茶最为风雅”。

  2.2茶艺馆,高雅的消闲场所

  茶艺馆,是现代茶馆的称谓,最早源于台湾,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消闲需求的多样化,以悠闲为特色的茶艺馆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成为一种新兴产业,且颇为时髦。茶艺馆大多品味高雅,陈列摆设以茶文化为中心,琴棋书画诗营造一个古朴典雅的文化氛围,并有茶艺表演,品茶者可以边欣赏表演,边闻茶香尝茶味,充满了高雅的文化品味,是上等的消闲好去处。

  现代人的闲暇多了,品茶给了以生命的充实感,闲中品茶而悟道,是一种清福,是一种境界。

  现代的生活节奏快了,人的烦恼多了,杯茶在手,可以“涤烦”、“忘忧”、“去虑”,净化心灵。

  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日遭破坏,人的生存空间发生危机,传统的茶道精神引领茶人体会“天人合一”之境,理解大自然的真趣。

  纵观古今,茶品饮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形成为一门艺术,逐渐形成“中国茶礼”,具有深刻的内涵:俭、清、和、静,四个字是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的一种高尚人生观和处世哲学。茶尚俭,即节俭朴素;茶贵清,即清正廉洁;茶导和,即和睦处世;茶致静,即恬淡安静。其中:“清、和、静”把茶的功效提高到修身养性的境界。

  品茶,给人们以物质的享受,更给人以精神的愉悦,怡情养性,让人收益匪浅。茶人永远爱茶,善品饮,孜孜不倦,流连忘返。

责编: cn6831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