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晚期紫砂壶名家介绍

  在嘉靖到隆庆年间,继供春而起的紫砂名艺人有董翰、赵梁、时朋、和元畅四人,并称为“名壶四大家”。其中董翰以制作菱花式壶最著称,赵梁所制壶多为提梁壶。看来,这些名家均以造型的艺术化取胜。同期的壶艺名家还有李茂林,他善制小圆壶,精美朴雅,不加款式,仅以朱书为号,人们认为可与供春壶媲美。在万历年间继起的名家有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师徒三人,他们的壶艺高超,在当时就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誉。

  晚期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前期,宜兴窑区的集市贸易仍很繁盛。相传今汤渡镇附近的建墩和台墩两处废窑,即是当时的窑址。但在太平天国后期,因遭焚掠破坏,曾一度衰退,到同治后期恢复,产量持续上升,但在工艺水平方面却停步不前,制壶名手亦寥寥无几。少数水平略高的艺人,如周永福善制鹅蛋壶,主要是学习邵大亨的技法。据说,其佳者可以夺真。邵赦大以杨彭年的作品为准则,“心摹力追,尽传其妙”。还有蜀山人蒋德休,壶艺极精而无师承,善制壶、盆、盘及书案陈设等器,“色工致,为一时冠。清未的制壶巧匠和雕刻名手还有邵友廷、黄玉麟、冯彩霞等,其中邵友廷是紫砂产区上岸里人,善制掇球、鹅蛋等壶。

  清未的紫砂雕刻艺人则有沈才田、陈柏亭、陈砚卿、罗兰舫和邵云如等。其中以沈才田和陈柏亭最为著名。还有一位邓奎,字符生,擅长书法篆刻,他曾为上海瞿氏(瞿应绍)到宜兴监制紫砂壶,并加刻花卉和铭记, 署款为“符生”,器底有“符生邓奎监造”或“符生氏造”等篆文方印,但其艺术水平要比“曼生壶”略逊一筹。

明代紫砂壶名家简介

明代紫砂艺人金沙寺僧和供春两人是紫砂壶的开创者。而金沙寺和供春所生活的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是宜兴紫砂壶真正形成工艺体系的时间。

  明代万历年间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之后的紫砂名家还有陈仲美、沈君用、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时英、陈用卿、陈文卿、闵鲁生、陈光甫、邵盖、周俊溪和邵二荪等,可以说是名家辈出,各有绝技。江南地区的一些官僚士大夫,也“争向宜兴定制文玩茶具”,如太仓赵凡夫、华亭董其昌、上海潘元瑞、长洲顾元庆、常熟陈煌图和江西新城的邓汉等。此期最著名的紫砂艺人是陈仲美、沈君用、陈用卿和陈文卿四人。

  万历以后的天启、崇祯年间,著名的紫砂艺人有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惠孟臣和沈子澈等。其中以惠孟臣的壶艺最精,为时大彬以后的一大高手,他所制作的茗壶,形体浑朴精妙,铭刻和笔法极似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在我国南方声誉很大。在清初雍正元年,即有人仿制“孟臣壶”,其后仿者更多。

  金沙寺僧:不知其姓名,明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从《阳羡茗壶茶系》专著中知道他选细土澄炼,手捏茗壶很受当时人喜爱,但是他的作品明、清专著未有记载,同时他的作品上亦未署名、铃章,因此,即使人们看到它了不能识辨,自供春学了他的制壶本领后,始为流传。

  供春:又称龚春。生于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吴读书于金沙寺中,供春利用侍候主人的空隙时间,仿老僧制壶,制成树瘿壶,寺僧叹服,后以制紫砂壶为业,世称“供春壶”。款式多种不一,受当时爱陶人们的称颂:宜兴妙手数供春。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是他所制,造型古朴,指螺纹隐现,把内及壶身有篆书“供春”二字,此壶原为吴大澄所藏,于三十年代被储南强先生在苏州一个古玩摊上购得,但缺盖,后由裴石民配壶盖。解放后,献给国家收藏。

  时大彬:壶艺名家时朋之子。他对紫砂的泥色、形制、技法和铭刻,都有较高的造诣,可以说是一比较全面的紫砂技艺专家,因此人们一直把他同供春相提并论。如有些诗中称誉说:“宜兴妙手数供春,后辈还推时大彬”;“陶家虽欲共春,能事终推时大彬”等等。据说,时大彬的早期作品多模拟供春大壶,以朴雅坚致见长。据说,他的作品达到了“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坡诗百态新”的地步。他曾创制有菱花八角、梅花、六角、提梁、汉铎、僧帽、扁壶和柿形等数十种紫砂壶的款式,但传世者极少,赝品也很多。

  时朋:又名时鹏。生于明朝嘉靖-隆庆年间。所制茗壶,以古拙朴实见长。

  李仲芳: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制壶名手李养心之子,时大彬的高足,因家传并师承,造诣很深,所制作品,文巧精工,技艺俱佳,世传“大彬壶”都有李仲芳所作,但由时大彬署款式。当时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

  惠孟臣:时大彬后的一代高手。明朝崇祯到清康熙年间人,所制大壶浑朴,小壶精巧,后世仿制者甚多,落款以竹刀划款,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最精,有《高身梨形鼓腹》等传世。
 

责编: cn6831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