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叶底之美

  茶,经历沸水的冲泡洗礼,奉献出了色泽优美的茶汤,氤氲出曼妙殊绝的香气,浸润出五味皆蕴的滋味,最终渐渐舒展开来,将其投入清水中,浮沉之间,回复到初始的面貌,一叶一菩提,映衬出万千茶世界。
 
  唐宋时期的绿茶,以蒸青紧团茶为主流,唐煮宋点,谓之吃茶。自明代开始,散茶形态的绿茶成为主流,遵循的是道法自然的艺术鉴赏原则,瀹泡以后的茶之叶底,再次回归到自然的形态。这种艺术鉴赏的方法深入人心,在贵嫩、贵早的名优绿茶中尤为明显。面对冲泡以后自然舒展的茶芽,人们总是不自觉的发出由衷的赞赏。
  延续这种道法自然的艺术鉴赏思维,清代上贡皇帝的女儿茶、芽茶之属,同样贵嫩、贵早,堪与名优绿茶相媲美。
 
  20世纪中期以后,从1956年至1984年计划经济年代,整体来看,细嫩原料压制的沱茶内销,较为细嫩的原料压制的圆茶侨销,粗老原料压制的紧茶、砖茶边销。完全以原料的老嫩区分茶之优劣,是故晒青茶被视为绿茶中品质最差者。
  这种思维延续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诞生的普洱熟茶上,以勐海茶厂的普洱熟饼茶为例,原料粗老的8592为低档熟饼,原料老嫩适度的7572为中档熟饼,原料较嫩的7262为高档熟饼。细嫩原料发酵的普洱熟茶命名为宫廷普洱。
  既往看待原料的老嫩,叶底一目了然。但以茶美学的方法看待叶底,细嫩不再是唯一的法则,反倒是原料老嫩适度,无论新茶或者愈陈愈香的老茶,后期的综合表现都更胜一筹。阴阳辨证的艺术鉴赏方法融入了茶美学之中。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