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丰昌说普洱 普洱茶生产交易中心转移路线

百年普洱 经典传承
 
  云南普洱茶历史悠久,时代的变迁,也严重影响着普洱茶的兴衰。普洱茶生产交易中心的转移,也造就了不同地方的历史变迁。
<iframe align="middle" allowfullscreen="true" frameborder="0" height="480" scrolling="no" src="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3013bjlsvl" width="640"></iframe>
视频用时8分56秒
 
  普洱茶生产交易中心转移路线:
倚邦
 
  从《明·滇志》的记载可看出,倚邦茶山在明代中期(1435-1572)茶园已成片,有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彝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在此种茶居住。
  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司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和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或版纳整董,茶山版纳的治所便设在倚邦。
 
  从明隆庆四年至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
 
  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把六大茶山从车里宣慰司的土地上划入普洱府,任命曹当斋为倚邦土千总。曹氏家族管理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蛮砖茶山近两百年。
 
  从乾隆初年到光绪初年,六大茶山一直呈现着繁荣的景象。
 
易武
  清乾隆年间是易武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政府颁布了云南茶法,实行“茶引”制购茶,思茅总茶店撤销。
 
  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入易武,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建新茶园,易武呈现一片繁华的景象。
 
  易武是六大茶山一带地主经济出现最早的地方,相比倚邦,其土司势力较弱。嘉庆初年易武的茶商已开始向土司买土地,争土地所有权,茶业兴旺使新兴地主和商人们富强起来,到嘉庆末年易武土司势力已经开始动摇。
 
  道光年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
 
  清咸丰后期,因战乱发生,易武人将茶叶转为主销东南亚和香港。越南莱州、老挝丰沙里成为六大茶山茶叶外销的中转站,有广东商人在莱州设商号专收易武茶,易武茶商也开始跑香港,到光绪年间易武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设海关,说明当时易武的对外贸易规模已非常大。
 
勐海
  清代二百多年间,普洱茶的生产加工中心在澜沧江以东的六大茶山,普洱茶的交易主要在普洱、思茅。
 
  到了民国2年,云南省督府设普思沿边行政总局于车里辖西双版纳全境,柯树勋任总局长,开始恢复发展勐海地区茶叶,六大茶山茶号老板及思茅、元江的茶商常年进勐海购原料。
 
  1924年,腾冲富商董耀廷携资进勐海建洪记茶庄,1925年玉溪商人周培儒来勐海建可以兴茶庄,勐海茶叶原料从此以后运往思茅和易武的越来越少。
 
  1927年,改土归流结束,汉人开始自由的进入车里、勐海、南峤三个县。随后,云南四大商帮全聚佛海,私人相继入住佛海建立茶庄,至1937年佛海私人茶庄多达20多家,成为澜沧江西岸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
 
  1939年4月,范和钧来到勐海,为了垄断经营,提出茶叶出口要由政府专营,在孔祥熙同意下,范和钧一纸文书将六大茶山的几十个茶号控制住。至此易武、普洱、思茅从普洱茶加工中心、交易中心、出口中心的舞台上彻底退下。
 
  1939年至1942年,佛海(勐海)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云南省最大的茶叶加工中心和出口基地,易武失去了百年老大的地位。
责编: 墨墨001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