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县南糯山半坡老寨

  半坡老寨是一个僾伲人村寨,位于南糯山的半坡山腰上。爱伲人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村里不多的几户散居在山坡上的茶树和凤尾竹之中,彼此相聚距离较远,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序,所有的房屋掩映在树丛中。村里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茶园,最少的也有10亩。

  走在山间的小径上,晨雾打湿了山岭,一路上鸟儿啼鸣,小路两旁的古茶树翠绿可人,枝茂叶繁。南糯山的土地都是红壤,尽管雨季时会极其泥泞难走甚至会塌陷而发生山体滑坡,但正是这样的土壤条件,最适宜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就是说夸张点吧,版纳的土壤用肥沃来形容是不够的,你插根筷子在土里,要不了半天就能发芽。

  南糯山的茶叶一年三采,分为春茶,雨水茶【夏茶】和谷花茶【秋茶】,其中以为春茶为上品,正宗的古茶上还长着;螃蟹脚;外观为绿色,晒干后转为棕黄色。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新鲜时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较浓药香味儿。‘螃蟹脚’性寒凉,味微酸,延年益寿、可以单独饮用,也可以加入普洱茶中一起冲泡,可以大大提升普洱茶的口感。

  南糯山大树茶量小,很多人不屑一顾,说出不了好茶!这是行外,有人到过最高峰多依寨做茶吗?正真做好茶的,可以去看看。

  好在有朋友家在上面,所以茶一网坚持做了几年料(多依寨)下来感觉是优秀。期初没有意识到,大树茶总感觉淡,没有布朗等一带的茶有味,几年后的今天来评价,说词就大不同了。毕竟上面的树龄300年左右,一年下来几百公斤干茶。能不出好茶吗?

  如果要问它有什么特点,还真是没法用个词来概括一下。先用“纯”来代替吧!不苦,不涩,香气不在外面。新茶就是一个字淡,汤色偏白。如果不细研究,好像是小树刚采下来,喝到最后感觉出来了。

  多依寨是最高的峰,下来是半坡,所以高海拔,古树,精细,看来好茶是真有了!每年都期待。在往下的茶感觉就真是差一些了,比如Y口,石头老寨,姑娘寨等等。
[page]

  村庄概况:半坡老寨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村委会境内的南糯山半山腰,周围最近的姑寨之相距5公里有余。全村共27户人家,100余人,全为平顶爱尼人,少有外出务工者。村里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茶园,最少的也有10余亩。

  交通状况:从勐海县城到南糯山有60余公里的公路,有客车经过,交通较为便利。从南糯山脚到半坡老寨目前正在修建公路,雨天普通车无法通行。村里没有专门的旅店和餐馆,可联系好后,到村里老乡家食宿。

  传统服饰:自织棉布制成的黑色服饰。头饰与尖顶爱尼略有不同,没有两个突起的角。

  传统习俗:新郎迎娶新娘进村时,须接受村里人和亲友们用瓜果茶叶“打砸”的祝福;老人去世后,不起坟堆不立碑,容易出现两个人或多个人下葬在同一地方的现象。

  特色饮食:野生甜笋煮猪肉。

  传统乐器:“曲哩”(音译,外形跟笛子类似,吹奏技法大不一样)、“当呜”(音译,类似于三弦,只有两根弦)和“甲呜”(音译,口弦,深受女孩子喜爱)。

  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龚飞:

  走进半坡老寨,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那种幽静古朴,好似品尝一杯醇厚浓酽的老普洱,让人回味悠长。那茶歌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闭目遐思,唔,让人霎时清醒了许多。也许,这就是乡村,山里人的乡村,云南的乡村!

  从那茶锅、传统的做茶工艺,从那浓浓的普洱茶中一点点回味一点点品尝,半坡老寨人的生活是闲适的、恬静的,好像来自那遥远的马帮;他们的生活又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相连接,把原始古朴的生活与现代生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茶、茶人、自然、生活,一切是那么的和谐。
[page]

  云南大学人类学教授尹绍亭:

  中国悠久博大的茶文化之书在南糯山展开绚烂的一页。

  南糯山栽培的古茶树是这片土地茶文明最早的见证者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当地人栽种、加工、出售同时也在享受茶叶和人生。

  星星点点散落在山莽中的村寨是文化的节点,婚丧嫁娶、建房起屋,当地的文化生活依循独特的逻辑展开,其中很多时候都离不开茶叶。我们对南糯山层次分明的古茶园叹为观止,为飘散在村庄中氤氲的香氛着迷,但最使人感动的是当地茶叶和人生紧密相依的那种细节上的精彩。

  和江南的温婉雅致不同,或许与其大叶种的性状有关,南糯茶叶从初采到加工,都显得更加的粗犷大气,那些拈采、揉搓茶叶的双手,配合着土灶铁锅、毛竹扫把、喷香的烤茶、悠扬的采茶歌丰满了我们对茶山文化的想象。

  东方文化嗜茶,国人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茶,但我们对茶中真味的理解仍然无法与茶山人家相比。禅茶一味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过于雅致化的精神追求,但真正能做到茶和生活亲密无间的是世代生息在茶山上的人们。

  南糯归来,杯中茶味更浓。

  □乡村之子

  二批:第一个走出南糯山的茶农

  二批在昆明有自己的茶叶贸易公司,在全国的很多城市都有其分销点,南糯山是他的普洱茶原料基地。他认为,跟普洱茶的暴利相比,辛苦的茶农们得到的利益还是太少了。

  新报:这些年来,你觉得普洱茶给老乡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二批:当然,最大的改变还是经济上的。其次,这些年来,不断有外面的茶商来我们这里洽谈生意,当我们这些山里人和外面的人交流之后,思想意识大大提高了,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

  新报:目前乡亲们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

  二批:这些茶农应该联合起来,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在质量和信誉上有所突破。我想,南糯山迟早会走这条路的。我们这里资源丰富,我在2002年的时候初步估计了一下,南糯山一年出干毛茶1300吨左右。我们的茶源一定要走绿色无公害的道路。还要抓好原料的质量,统一加工。我希望我们能够做到原料、加工、销售一条龙。如果我们都是散户的形式,那最大的利益就被茶商赚走了。

  新报:假如你这种想法得以实现,乡亲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二批:我们先不说赚钱。首先,劳力资源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我们南糯山有很多人在昆明,我们可以把在昆明的销售交给这些人。还有,我们也可以开品茶会、订货会。第一,茶农就跳开了中介商,其次,现在茶农加工1公斤茶叶,费用是8元,那1吨就是8000元,南糯山一千多吨的加工费,就被我们赚回来了。我的想法要是实现了,我可以放弃我的生意。

  新报:生活好了,作为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会不会消失?

  二批:消失倒是不会,但淡化是有的。这也不光是南糯山,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这样。但是我想,生活好了,这些风俗习惯也许还会保留得更好吧,因为过年过节都需要花钱嘛。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