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树的分类及辨别方法

  普洱茶、茶树承载着枝叶,扎根于卜壤。以一种鲜活的姿态,吸收大地灵气,孕育茶的精华。普洱茶树是普洱茶卓尔不凡的基本要索。
  过渡型大茶树


  茶树从野生型演化到栽培型的过程中,有些茶树的生态特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过渡型。这类茶树芽叶所含的化学成分、细胞组织结构及形态与栽培型茶树接近,但是花柱、花粉、果皮等生殖器官结构却与野生型茶树近似,是介于野生型茶树和栽培型茶树之间的中间型态。云南的野生型、过渡型茶树.是见证植物进化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栽培型大茶树(又称栽培型野生茶)

       栽培型大茶树是经过人类野生采集、初步驯化,人工栽培、野放生长的茶树。因其进化后可以安全饮用且口感好,又被称为“家茶”。今日的栽培型大茶树林,是早年云南少数民族先祖们播撒茶籽长成的,当前市场上各种野生茶品的原料都来自于这类茶树。著名的栽培型大茶树有景洪故乐大茶树、动腊易武大茶树、临沧邦东大茶树、双江动库大茶树等。
  栽培型大茶树多分布于海拔1000米至2000米间现有或曾有人类聚居过的山区。树姿乔木型或小乔木型,树高多在1.5米以上。变异种多,叶张宽大肥厚,芽头长度多在3至5厘米,成叶可长达15厘米以上,嫩叶嫩枝多毫,枝梗叶脉粗壮而柔软。由于各个茶山水土、气候、品种的差异,栽培型大茶树有丰富的口感变化。多数大树茶茶质厚重.汤水甜滑,香气深沉饱满,回甘细腻绵长,刺激性低而苦涩较弱,茶韵遍布满口而喉韵舒畅,是优异的滇青茶原料。

[page]
  原始种台地茶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新近开辟的茶园是用采集来的茶树种子种植而成。这种茶园可称为原始种台地茶。粗略看去,原始种台地茶同良种台地茶十分相似,都是依山修建的台地茶园,密集型种植,矮化修建管理。但仔细分辨,两者有很大不同、.由于是采集白然杂交的茶籽繁育.原始种台地茶树有主千、主根,树姿为张开的小乔木形态,各个植株间叶型、颜色有很大差异,外形上如同缩小了的栽培型大茶树,枝叶较粗壮,叶质较肥厚。虽然生长在相同地区和自然环境下的原始种茶园,茶叶口感卜都带有类似的“山头气”,但由于基因的差异,每株茶树的味道都不尽相同。原始种台地茶大都粗耕野放,较少有人工施肥、打药管理。其味道兼具大树茶与良种茶特点:香气主要表现在口腔中、喉部,比良种细腻但不如大树茶深沉;茶质在舌面中段较厚重,比良种茶甜软但不及大树茶柔滑;回甘近似良种茶但更加细腻绵长,口感表现比较全面。
  良种台地茶

  良种茶是经过人工杂交、驯化、选育,提供人工管理的生长环境,通过扦抽等无性系繁殖手段形成的茶树新品种。良种茶穆多依山开辟,在起伏平缓的山地、丘陵依照等高线修筑环形梯田,因而义称台地茶或茶园茶。这类茶园是今天普洱茶的主要原料来源。云南茶种改良和规模化推广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改良方向是产量大、方便采收、品质高;在生化分析上要求茶叶内含主要有效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以及儿茶素)的相对比例高;在品质取向上要求选育适合制造红茶、绿茶的茶树品种。所以很多良种茶并不是制作普洱生茶的理想原料。良种台地茶呈灌木形态,树高通常在80厘米左右,叶型较小,叶身较薄。门感表现卜,良种茶制作的晒青茶大都茶性烈、茶质较薄,香气飘扬,鲜爽度低,口感刺激性强。苦涩重,回甘快但存留时间短,茶韵主要表现在舌面前段,香气扬于上鄂中、前段,舌尖有明显凉感或麻感。单一品种的良种茶,日感优点与劣势都很突出,因此在制生茶时,要借助拼配技术弥补各个单一品种日感的缺点。但在制作熟茶上,由于良种茶中多酚类、儿茶素类物质含最高,比原始品种更具优势。 
责编: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荐